第1330章 科举第一科,算学(2 / 2)

孤修德,一声令下,巨大的时香被点燃。

袅袅青烟腾起,学子们打开了考卷上的封条。

看着半张桌子那么大的纸上,密密麻麻的题目,所有人都感到头皮一紧。

即便是书院出身的学子,都对算学畏之如虎!

别的学问,起码从小耳濡目染,有点基础。

可算学,是要从零开始的!

看着考生们进入状态,主考官们的心情,稍稍平和了几分。

算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抄袭和作弊的可能。

从判卷标准上,就可见一斑。

柳白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过程错了,只结果对,连半分都得不到!

所以说,算学这一科,对主考官们而言,反倒是最轻松的。

在临时搭建的大台子上,摆放了一长溜的座椅。

独孤修德面无表情的走回来坐下来,仿佛脸上写满了‘生人勿进’四个大字。

李二的死忠们,仿佛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从各个衙门抽调出来的监考人员们,胸前挂着个木头牌牌,四处溜达。

看见不对劲的地方,总要出言训斥几句。

其他的主考官,如王弘直等人,则是凑在一起,小声交谈着,接下来的考务工作。

考试总共有二至四天。

明算科和秀才科的最少,总共只有四科。

以明经科为代表的文举,大部分都是考三天六科。

唯独武举,耗时最长。

毕竟,马上步下的功夫,不能单纯的考分数来衡量。

比斗是必须要进行的项目。

每个人至少比上五场,才能分出个高低。

既然独孤修德是摆设,那么三大主考官中的王弘直和窦诞,自然便拥有了文举和武举的决定权。

这本就是皇帝的意思。

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

从定下主考官的人选,一直到科举正式开始,还不到一天!

即便有了规章,也还存在着一大堆零零碎碎的小问题,需要去解决。

万事开头难!

恐怕李二也没想到,不必经历地方选拔,直接从长安开始的头一次科举,会有多麻烦!

好在,朝中有那么几位大佬,是参加过前隋科举的。

李二特意将他们弄来,挂了个顾问的头衔。

譬如房玄龄、杜正伦、孙伏伽、孔颖达、张损之等人。

最次都是进士及第!

王弘直汇总了一下问题,匆匆来到‘顾问’们休息的小房子。

施了礼之后,挨个扫了一圈,最终选定了房玄龄...

终究还是房玄龄比较好说话。

其他人不在三省,之前争主考官的时候吃了瘪,怕是现在还没消气呢。

“房相,您看...”

房玄龄带着老花镜,看了看王弘直拿过来的簿子。

看了一眼,便皱起了眉头。

“这倒是稀罕的紧...冲远兄,你意下如何?”

他将簿子拿给身旁的孔颖达看。

孔颖达吃了一惊,道:“竟有这么多人,不愿答算学科?”

翻了翻,总共五千名考生,直到现在还没有作答的人,竟然足有两百!

孔颖达翻到了一个很熟悉的名字,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这个名叫敬播的,素有大才,他弃考算学科,哪里还有登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