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他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当皇帝?(2 / 2)

大唐立国不过几十年,就发生了好几次流血事件。

两次玄武门之变,那堆积了满地的尸体,仿佛出现在眼前。

这个帝国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朝堂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际。

在一场伟大而且巨大的政治变革之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少在三省主官的位置还没有确立之前,朝廷不能再出现任何纷争。

想必,他们的父皇也是同样苦恼吧...

其他兄弟们,则站在另外一派的态度上。

他们总觉得这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首先,李治并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不光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胆子,也因为他永远不可能拥有这种力量。

其次,满朝文武之中,有胆子撇下身家性命,跟随李治的人,也实在是少的可怜。

要知道,朝堂正在进行大换血运动。

老臣们纷纷致仕,从书院毕业的学子们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这些书院毕业生中,有九成都是李承乾他们曾经的同窗。

有些时候同窗之谊,甚至要超过兄弟。

包括李义府他们那些人在内,都是李承乾最为忠实的拥趸。

哪怕李承乾想造反,都会有无数的人随之响应。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之下,李治还真就连个屁都算不上。

支持他的,只是那些岁数大了,毫无前途可言,还舔着老脸,死活不愿意致仕的人。

只不过这三封信上的人,份量有些太重了...

兄弟们都吵累了。

他们重新将目光汇聚在那三封信上。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把李治视为敌人。

可是这三个人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三人无一例外都是军中大将。

地位比不上诸多老帅,却是实打实手握兵权之人。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监军出身,深受皇帝信任。

要知道没有仗打的时候,老帅们都会卸甲归田,再贪恋权势的人,都不可能继续调兵遣将。

说白了,他们只是拥有战前指挥权的人。

而平时,军队也需要有人管束。

其中,有掌管左武卫的揭阳侯程务挺,有掌管左骁卫的明麾将军王孝杰,也有去年才受封为燕国公的李瑾行,监管右卫。

现在这三个家伙还名声不显。

历史上,等李治登基之后,他们已经成为大唐帝国的中流砥柱。

即便是现在,也够可怕了。

比如左武卫,名义上是由程咬金掌管。

打仗的时候,他那个左武卫大将军的头衔才会起作用。

平时,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程务挺才是左武卫真正的指挥者!

尤其是在军票之策推行的当下,他们这种人的权利更大了。

几乎可以说,掌握着一卫兵马的生死大权。

一卫满员是一万两千人,三卫就是将近四万人!

尤其是右卫,才补充进去几千人,数量比其他十一卫多出近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