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招兵(2 / 2)

很明显有人对其用词有些不满,立刻指出其错误之处。

“对不住,我这嘴不会说话。这四十七军可是一顶一的好汉,怎么这招募处人这么少啊?”

而旁人的指责立刻让开口的人承认了自己错误,并且说出内心的疑惑。

“这就不懂了吧,这四十七军招募处才开张,哪能那么快啊。再说这四十七军乃是国之干城,可不是什么人都收,第一;这要识字,第二;要身家清白,第三;要有裹尸马革之志。”

“嗬,这四十七军要求可真高,堪比考秀才了。”

“不高能行嘛,不可能什么歪瓜裂枣都要吧,这可别带坏了四十七军的风气。听说这等一顶一的虎贲之师,要得就是这等人中龙凤,要不然凭啥能将日本人打得哭爹叫娘。”

在一众旁观民众的闲聊之下,四十七军招收新兵的消息传遍了鲁南淮北各处。

“爹、娘,孩儿不孝,俺不能给你们尽孝了。我要去投军,不能让日寇侵占我们家乡。家里就指望大哥照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在鲁南某处,一名青年跪在地上给爹娘磕头,感谢其养育之恩。

……

“少爷,你这样偷跑老爷发现会打断小的的腿。”

“三儿,你别劝了,这次四十七军这等强军招兵,少爷我是去定了,你别拦着。”

“少爷,这军队可是要上战场要死人的。”

“三儿,你这是指少爷我贪生怕死吗?”

“不敢。”

在某处,一名有志保国的少爷,正试图突破忠仆的阻拦,偷偷溜去投军。

……

“燕儿,等打跑了日本人,我回来就八抬大轿娶你。”

“项哥,我等你回来,你不回来燕儿绝不嫁人。”

一对恋人此时海誓山盟。随着四十七军在鲁南淮北挂起招兵大旗,一名名有志报国的青年纷纷投效其中。

虽然四十七军已经设定了很高的要求,但是依然不能阻挡这些青年的热情。

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四十七军就招收了九千多人。而在这些人中,有近六千人都是来自鲁南。这里不愧是孔孟之乡,其教育水平非常高,同时有报国之志的青年也非常多。

而且在鲁南招收的这些人,不止是来自当地,鲁北鲁西等地都有人穿过日军的封锁前来。

从这方面来说,山东的爱国志士非常的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淮北爱国志士就少。因为经济的原因,其识字率远远比不上山东。

其不少被四十七军硬性条件拦下的有志青年,更是当场嚎声大哭,为不能进四十七军杀日寇而痛哭。

事实证明,四十七军在鲁西淮北一带的招兵非常成功。不过接下来这些高质量新兵的训练,就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