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85章 完结章(1 / 2)

殿下

正文之完结章

皇室的沉默会让臣子生出无限遐思。

活络如李尚书就私下嘀咕过,“陛下不会真想公主远嫁吧?”

内阁中除了秦太师尚无人做此想,但帝都有无数失意的官员,荣烺更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她行事向来率直,在她手上吃亏的人有的是。还有当年被郑太后打压过的,这些人依旧活着。荣晟帝执政后,这些人终于等到翻身的机会。

这些人官职不高,很难在御前发表议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私下聚集,讨论公主下嫁的种种好处。

史太傅有些坐不住,跟方尚书商量,“这事还是表个态,别让渤海使臣觉着好像有门儿似的。”

方御史也是一片忠心,极赞同史太傅的建议,“正是。鸿胪寺虽不归咱们管,这几天我也正想这事。公主身份尊贵,哪怕朝廷跟渤海国联姻,下嫁个宗室女就罢了,哪儿还能真下嫁公主。”

俩人皆忠耿之臣,商议妥当后又叫了吏部徐尚书、刑部李尚书、户部钟尚书,以及御史台程御史,共同联名,请陛下回绝渤海使臣的妄想。

史太傅原还叫了礼部齐尚书,齐康大摇大摆,“我赞同公主下嫁。”

史太傅骂他,“你也做过公主的先生,你还有没有良心!”

“我有无良心就不用你老操心了。”齐康道,“你去问一问秦太师,我看秦太师也赞同我的意见。”

“我不问秦相,我就先问你!”

“随你问,反正我赞同!”

史太傅私下劝了秦太师一回,但就像他劝齐康一样,也没劝动秦太师。秦太师认为,公主下嫁,有益朝廷,有益两国邦交。

用秦太师的说法,“依公主的才干,定能辅佐王子晨增强实力。将来将渤海王权自女王手中夺回也不一定。即便压不回王权,公主也可形成一股制衡女王的力量。若能促成渤海分裂,于我朝大大有利。”

史太傅问,“那朝廷怎么办?”

秦太师意味深长的看史太傅一眼,“朝廷有你有我,有万千忠良,还怕无人效忠陛下么?”

沉默半晌,史太傅将话说透,“陛下身边也需要公主辅佐。”

秦太师道,“史兄,当年我离开帝都前,你我曾约好,此生效忠陛下。”

史太傅眼神低回,“陛下险铸大错。”

“没有不犯错的君王,君王有过,我们便要易主吗?”

面对秦太师锋锐的眼神,史太傅先错开,“我一样效忠陛下,但朝廷有公主,更能让国政平衡延绵。”

“公主掌权之心太盛。对陛下太子都缺少敬重,这还只是开始,时间一长,难免凌于皇权。便不若借此机会,让公主远嫁,为朝廷效力。”

“公主何时不敬重陛下与太子了!”

“辽北大败后,公主借机夺权,我行我素,何时敬重过陛下与太子!”这也是让秦太师心惊肉跳,一定要干掉荣烺的原因。

公主行事不再征求陛下与太子的意见,全然不考虑陛下与太子的颜面,只知道为自己的颜面着想。朝廷但有大事,与公主交好者便能获利,与公主交恶者便分毫不得。

这还是朝廷么?

这是公主的一言堂吧!

史太傅无法说服秦太师,但秦太师在叫着夏掌院联名的时候,也被夏掌院拒绝。夏掌院有些犹豫,“让公主下嫁,真的好吗?做的对吗?”

思考再三,夏掌院没有与秦太师联名,秦太师只能与齐康联名上书。

在秦齐二人上书后的第二日,夏掌院独自上书,认为朝廷对渤海国求亲一事应当慎重。

出乎所有人意料,夏掌院反对公主下嫁。

上完这道奏章,夏掌院便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求致仕。

但眼下,谁也顾不上他的致仕之事。

荣晟帝召秦齐二人御书房商议此事,秦太师道,“老臣不得公主待见,若有一公主熟悉之人能以国家大义劝说公主,想来公主会明白的。”

齐康说,“公主可不像这样深明大义的女子。”

秦太师问,“那依齐尚书说,要如何劝说公主?”

齐康道,“为国尽忠是身为臣子的义务,何况公主受天下供养,自当为天下献身。陛下一道圣旨,公主便当遵守,这还用说服么?”

荣晟帝摇手,“不能这样。公主是朕爱女,朕心里很舍不得她。”

秦太师道,“皇后出身郑氏,让徐娘娘劝解公主如何?”

荣晟帝道,“徐妃口齿远逊公主,她能说得成?”

齐康直接道,“陛下,论口才,谁都无法劝服公主的。让徐娘娘去,只是让公主认清现实。朝廷已经决定让她下嫁渤海王子了。她愿意也好,不愿也好,都得嫁。如果聪明,就知道趁还在朝的时间,与朝廷搞好关系,将来朝廷会支持她在渤海国立足。如果与朝廷翻脸,对公主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朝廷需要公主下嫁,公主也需要朝廷做为后盾。这就是现实!

公主身为女子,婚姻者,父母之命,遵从即可!”

齐康说的很不客气,几乎露骨。

荣晟帝与秦太师都没再说话,良久,荣晟帝道,“那就让徐妃试试吧。”

在荣晟帝的托付下,徐妃倒也硬着头皮去了,但还没说句囫囵话就被荣烺撵了出去。至于齐康说的什么利弊权衡,徐妃还未来得及开口就被荣烺喷个半死,荣烺大怒,“我难道不是你的骨肉!你为何一点都不为我考虑,你到底是不是我生母!”

徐妃吓的直哆嗦,嘤嘤嘤地说,“这还不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么!好孩子,你放心,你父皇你皇兄,我们都不会忘了你的好!”

荣烺直接把徐妃赶出含章殿。

荣烺气的面色煞白,她不动声色原是想瞅瞅,朝中对她是什么态度,倒没想等出这么些好亲人来!

林司仪生怕她气出好歹,一通顺气解劝,“徐娘娘素来糊涂没主意,今儿朝东明儿朝西的,殿下不要放在心上。”

“就因为我是个女孩,因为皇兄才是继承皇位的人,皇兄能让她做太后,能让她享尊荣,她就这样对我!”荣烺咬牙,“以后不许麟趾宫的人再来,谁敢来,直接给我打出去!”

虽然早便不对母亲抱有希望,但母亲所为,仍是令荣烺心寒至极。

让她心寒的还不止母亲,荣烺狠狠将桌上茶具扫到地上,怒极,“你们敢这样对我!”

徐妃嘤嘤嘤的朝荣晟帝抱怨许久,她既气且恼,捏着帕子道,“就这虎狼脾性,那起子野人也得怕了她!亏我还担心那么远去了不适应,我看还不如担心野人来的实在!”

在第二日凤仪宫请安时,郑皇后请教徐妃,“按理,阿烺也是你七月怀胎生的,你就舍得她嫁得那老远地界儿去?”

郑皇后真是奇了怪了,她做嫡母都气愤非常,实不知徐妃到底是何等样的冷心冷肠,才能去劝阿烺远嫁。

徐妃绞绞帕子,“我也舍不得啊。可这不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么!”

江山是谁的,还不是她丈夫她儿子的么!

女人,不就是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么!

郑皇后冷冷一嗔,打发徐妃下去。

自凤仪宫出来,姜颖与丁璎回东宫,徐环去了麟趾宫。

丁璎心下惴惴,这几日,太子妃与太子大吵一架,她隐约听到是何缘故。要按丁璎说,怎么也不能真让公主去和亲哪。

一则朝廷并未战败,二则即便和亲,用宗室女也是一样的,何必用真金白银的公主呢?

丁璎猜到太子大约是赞同公主和亲的,可这是为什么呢?

太子并没有其他骨肉同胞了,就这样一个同母妹妹,公主一旦远嫁,朝政可怎么办呢?

朝中想再寻一个如公主这样与东宫亲近,对皇室一心一意的人可是没有的。

丁璎实在心中不安,先送太子妃回正殿,丁璎思忖着,打发人往娘家送了回东西,请祖父有空进宫一趟。

她想跟祖父说说话,看此事可还有回旋余地。

丁相的心情与姜驸马仿佛,都是孙女押给东宫的。丁相唯一比姜驸马轻松一点的地方在于,他孙女是太子侧室,且无子息。

丁相没耽搁,得信儿后第二日就去东宫了。

丁璎打发了宫人,与祖父说起此事,“我实在想不明白,陛下与太子为何会愿意公主和亲?这委实不合常理。前儿朝廷缺钱,不还是公主给借的么?”

丁相是看出荣晟帝心意的,他并未瞒着孙女,“公主其实,一直很愤怒。”

“愤怒?因为和亲之事么?”

“不。更早。在辽北大败之时,公主已经按捺不住脾气,直接插手了朝政。”丁相说。

“可公主也是好意啊。当时若不勠力同心,怎能保下帝都城,收复辽北呢。”

“公主愤怒的是,辽北之败原本可以避免。”丁相不仅看透荣晟帝,也精准的看透荣烺。

丁璎沉默下来。

“我们都知道。楚大将军于辽北并不熟悉,陛下忌惮郑家,弃郑家不用,一意孤行要楚大将军率兵入驻渤海国,为渤海王稳住王位。当时,公主很反对楚大将军率兵出征,公主不赞同介入渤海国政。”丁相道,“事实证明,公主当时的考量是对的。”

“因为这场大败,你知道朝廷的损失有多大么?”丁相深吸口气,“换算成银两,千万两以上。”

丁璎倒吸口气,“这么大。”

丁相眉心微锁,“公主一直在太后身边长大,她对朝政的了解比一般人要更深刻。在太后过逝那年,公主曾经参与赵尚书案的调查。光那一桩案子,朝廷收剿银脏数百万之巨。那些银子都进了户部做为公用。”

“可以说,陛下接掌的朝廷,是一个和平富庶的朝廷。可也只有短短四年,国朝大败,边军溃逃,两位大将身陨,帝都以北受尽屠戮。”丁相道,“公主非常愤怒。然后,她迁怒陛下也迁怒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