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五·工业革命时期?(1 / 2)

大明要亡了吗

当然不。

如今的大明,甚至还处于鼎盛期。

跟同样开国百余年的唐宋财政相比,大明的财政简直健康得像一个壮小伙。

就算是接下来一直走下坡路,也还能再坚持一两百年才到底。

大明王朝真正的危机,是因为正在走向工业革命!

而且这种工业革命,一直是畸形发展的。

两位开国皇帝,强行灌输一堆科学技术,又因自身局限导致大量关键技术缺失。

就像是玩电子游戏时点科技树,一部分科技已经点到近代,一部分科技还停留在中世纪。

极不匹配。

于是在大明开国的前几十年,迎来了一场思想、科技大爆发。土生土长的大明学者和工匠,一点点的补齐各种科技短板,同时也带来社会思想群魔乱舞。

朱铭的孙子、延淳皇帝朱棠,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昏君。

这位皇帝身处思想最混乱的时代,他看到了社会上很多无君无父的言论。

当时民间的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自己背后的金主进行鼓吹。还有许多报纸为了销量,一大半以上新闻都是假的,朝野上下谣言满天飞。

甚至有的报纸,敢暗戳戳的编造、调侃宫闱秘事!

于是,延淳皇帝朱棠猛踩刹车,在位的一半时间都在管控思想。

他不但取消了黄帝纪元,还给太祖太宗整出一堆神异事迹。又颁布法令加强对刊物的审查,查抄了超过六成的民间刊物,成百上千的报刊从业者被杀头、坐牢、流放、取消科举资格。

当时,反对这种做法的人很多,但支持这种做法的同样多。

因为确实世风日下,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

而且新旧思想激烈交锋。

接下来的隆盛皇帝朱孝炽,在位仅仅四年,登基之初就年迈多病。他根本没有精力控制朝堂,被前任皇帝压制的那些思潮,无论好的坏的都趁机死灰复燃。

鼎泰皇帝朱敬均三十多岁继位,这位在年轻时非常开明包容。大明唯一获授官职的女进士,就是他力排众议弄出来的。

他允许各种思想传播,鼓励科学进步,鼓励工商业发展。

直至广东的一场巨型贪腐案,让鼎泰帝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他开始整顿银行业,大量清退私立银行,禁止商人投资铁路,收紧各种矿山的开采权发放。通往中亚和漠北的两条铁路,不允许任何私人机构染指,甚至不愿发国债来修铁路。

由于施工难度太高,耗资巨大,工期长久,那两条铁路直到现在才勉强回本。

……

当资本壮大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寻求跟自身力量相匹配的权力。

放在法国,让国王摸不着头脑。

放在英国,他们剥夺了国王的军权和财权,把国王搞得只剩皇家海军的命名权。

大明则有一点不同,皇权太强大了!

资本刚刚露出一点苗头,就遭到延淳皇帝的无情打压。

于是他们自然而然的改变策略,开始向官场进行权利寻租,资本和官僚迅速勾结在一起。

而且资本还在这个过程中被击败,融合演变成另一个怪物——官僚资本!

如今大明规模稍大的公司、工厂,其背后通通都跟官员有关。

甚至还搞出了“投献”。

即把自己的商社股份,无偿赠送给官员或官员亲属,以此获得各种各样的经营优势。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海陆军将领,也在大摇大摆经商,甚至动用军队帮忙经商!

鼎泰帝在位四十二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跟这个名叫官僚资本的怪物在战斗。

他也曾下达法令,禁止文武官员及其直系亲属经商,甚至因此把一部分海陆军给逼反。就算没有明着造反的军队,也隔三差五闹饷,反正就是为了逼迫朝廷取消禁令。

来自军队的压力,鼎泰帝硬生生扛下来了,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打了十二次。

可以说,卓有成效。

现在已经没有哪个文官或武将,敢说自己在经商。

也可以说,换汤不换药。

明着不敢,那就悄悄来。直系亲属不能经商,那就让堂兄弟、族兄弟来经商。

当然,军队直接参与经营活动,这股风气已经被鼎泰帝压住。整个过程无比血腥,平叛战争耗空国库,甚至有军队成建制逃到西亚、东欧。

还有一支舰队逃去了东非,冒险穿过好望角躲到西北非!

这些事情,报纸上没有详细报道,只说朝廷屡屡大捷、成功平叛。

为什么要打击这些官僚资本

因为他们损公肥私,逃税漏税只是小儿科。他们还结成一个个利益集团,通过金钱和舆论影响朝堂,甚至暗中操弄阁臣的任免。

单纯的资本,在大明反而没那么大能耐,官僚和资本结合起来才最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