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立储之事(1 / 2)
,
从江夏候府出来,黄雄英就带着郭氏兄弟直奔方山而去。
方山。
这里距离应天府有十数里地,在当初老爷子带黄雄英去的聚宝山,还要往外许多。
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山林,杂草灌木丛生,连一条上山的道路都找不着,四个字,荒山野岭。
周围也没有什么人家。
所以李景隆说这里鸟不拉屎是对的。
“少爷,”郭珍忍不住开口问道,“您大费周章的要这方山有啥用啊?要我说啊,当初还不如要两亩良田呢!”
郭氏两兄弟跟了黄雄英两天,慢慢也熟络了,并没有跟着朱元璋那么拘紧。
“你懂个屁!”
黄雄英笑骂了一句,道:“这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可是这里面可有好东西哩!”
“哦——”
郭玹露出了恍然的神色:“少爷是说,这下面有黄金?”
黄雄英笑笑,道:“不是黄金,是黑金!”
“黑金?”
郭氏兄弟都是一愣。
黄雄英笑而不语。
他口中的黑金其实不是别的,而是煤炭。
南京城是有煤炭的,其中最要集中在钟山那一块,可那里是皇家的墓陵所在之地,去挖那里等于找死。
所以,黄雄英把目光投向了方山,这里也有煤炭,和钟山是同一脉。
有那么多赚钱的渠道,为什么要挖煤呢?
事实上,黄雄英是经过考量的。
大明朝为什么灭亡?
人为的原因是一部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气候的变化,也就是小冰河期。
从明朝中叶开始,也就是大概1500年的时候,华夏的气温骤降,特别是北方,气温剧降,粮食大量减产。
造成大量的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每年冬天都会饿死冻死无数。
旱涝风冻,颗粒无收的农民开始离开原有的土地,流离失所,荒废的土地随着天灾造成严重的荒漠化,而荒漠化大幅度向东向南推进致使黄河不断改道,黄河的每一次改道对中下游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份造成巨大的冲击。
到了崇祯皇帝即位时,常年的天灾已经使国库的粮食储备接近于零,而旱灾却依旧肆虐。
这才导致了那些年间,农民起义连连,而山海关外的女真人也因对寒冷束手无策而拼命向南进军。
在极端气候的拷打下,连绵不断的天灾最终转变成人祸,明朝就此终结。
然而讽刺的是,在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才过去了六年,气温已经回升到了历史平均水平。
所以不得不说,小冰河期是毁灭大明朝的最根本原因。
既然幸运的来到这个时代,黄雄英自然不会是独善其身,赚赚钱,装装逼,泡泡妞这么简单,他想要改变这个时代,守护这个时代。
位卑未敢忘国忧!
这是黄雄英此刻心中最真实的写照。
风华绝代的大明,既然我来了,我不仅要见证,我更要守护……
……
另外一边,奉天殿御书房中。
一个同样时时刻刻想要守护大明朝的老人,正在思考大明的未来。
“翰林学士刘三吾到!”
门外响起安公公的声音,让朱元璋一下子从沉思中醒了过来:“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
一个瘦骨嶙峋,须发皆白,但双目炯炯有神的老人走了进来:“臣,刘三吾,见过圣上!”
“好了好了,不必多礼,起来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安和,给坦坦翁看座!”
坦坦翁说的自然便是刘三吾,刘三吾也不客气,依言坐下。
朱元璋看了一眼刘三吾,道“坦坦翁,咱叫你来,是想要问你一个问题。”
“陛下请讲!”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叹道:“太子那臭小子为了自个舒坦,离咱而去,咱年纪也大了,国不可一日无储,是该立太子的时候了!”
刘三吾闻言,并没有太惊讶,因为这确实是当今的头等大事,否则若是出什么意外,那可就难办了,要知道如今各路藩王都盯着京师呢!
朱元璋看着刘三吾,道:“坦坦翁,你说说看,咱该立谁为好呢?”
刘三吾可以说是当今大明的文官之首。
但朱元璋向来不喜文官,这一次把刘三吾叫来,而不是叫其他国公来问这个问题,足见他对刘三吾的尊敬。
而且刘三吾这人是真正有风骨的文人,刚正不阿,最是敢说话。
虽然有好几次都触怒自己,但是朱元璋还是放过了他,甚至予以重用,还让他时不时的去教导自己的那些儿孙。
刘三吾思虑片刻,道:“回陛下,立储乃是国之根本大事,想必陛下心中已有人选,臣多言亦是无益!”
“呵——”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咱最讨厌的你们这些读书人掉书袋子,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