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皇陵兵权(1 / 2)
“只掌握了一小部分,来试试能走到哪。”霍去病说。
白南妤青铜面具下的灵媚眼神,也投到他身上。
她站在侧后方,只能看见他冷峻的部分侧脸,耳后是打理整齐的发髻,头戴将冕,英气勃勃。
进来的人以霍去病为首,董仲舒,道尊,白南妤。
还有四个铜俑卫,包括转轮投掷双人组。
另有一队禁军精锐,共三十人。
锵锵锵!
前边带路的秦俑,有四伍二十人,披甲执锐。
皇陵内气息森然,很冷。
众人前行了一段时间,发现途经的区域,情景几乎一成不变。甬道都是两丈宽,丈许高,非常压抑,像是走入了一座青铜迷宫。
“霍侯,我们现在处在皇陵的什么区域?”董仲舒问。
“瓮墙。”
瓮墙,瓮城,即是古代城池的主要防御设施。
有的大型城市,会在周边建立多个护城,称为瓮城。
而瓮墙指的是格外厚重坚固,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的城池外墙。
“走了这么远,还在瓮墙内,这皇陵的大小好像有些不对……”董仲舒沉吟道。
“这座皇陵,可能融入了洞天福地类的小天地,所以比外边看见的整个骊山还要大。”
后世经过数十年发掘研究,单是在始皇陵周边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就有600余处。
兵马俑坑,只是始皇陵众多陪葬坑中,最著名的一处,而不是全部。
六百多个葬坑内出土的车、马、青铜水禽、石铠甲、百戏俑等文物以万计。
董仲舒忖道这瓮墙区域,应该是皇陵机关最多,杀机最重的地方之一。
然而此刻的众人,走的相当悠闲。
霍去病不仅让皇陵铜俑带路,且前行当中,足下一直有阵纹扩散,融入经过处的地面。
他像是在和这座皇陵,进行一种交流……
众人在甬道内走了一会,带路的兵俑忽然驻足,却是前方出现一条倒八字的长廊,往视线尽头延伸,道路逐渐变宽,尽头处有一扇堪称神迹的巨大青铜门。
那门上铸有四象神兽的兽首,中间盘卧着一条沉睡的神龙,正是祖龙。
铜门巍峨,竟有十数丈高,门上祭刻着无数的秦篆古文。
俑镇仙魔——四个大字,再次出现,位于大门正上方,气象磅礴!
董仲舒震撼道:“这铜门如此巨大,加上这皇陵的规模,总计消耗的青铜,便是集神州之铜也远远不够。
秦人从哪找来如此多的铜脉,开凿铸城?”
道尊抚须道:“我道门的博物志上有过记载,古有洞天,青铜取之不竭。
上古部落时代,还有九山之铜,即九座大型山脉,皆为青铜神山。”
眼前巨大的铜门下方,已打开了一道缝隙。
霍去病心忖,蚩尤追着那个红衣女子,就是从这缝隙进去的。
带路的铜俑走到这里驻足后,以长戈击地,发出铿锵的金属鸣音。
不片刻间,门外再次传来震鸣声,有另一队铜俑出现。
这些铜俑,分别值守皇陵的不同区域。
带路这一队,只负责瓮墙范围,而无法进入铜门后。
新来这一队是来‘交班’的。
霍去病和新来的铜俑确认过阵纹,知道是能出入皇陵的人,遂得以穿过铜门,换了一队铜俑继续带路。
至此时,董仲舒等人已能确定,这次进来,应该不会有太大危险。
霍去病属于皇陵的内部人。
值得一提的是,巨型铜门打开的缝隙处,和进入皇陵时的铜墙一样,有一层水幕般的涟漪,穿过去后,情景变化,他们走进了一栋地下宫殿。
殿内出现兵马俑葬坑,方方正正,内里兵马伫立。
上方的建筑顶壁和那扇铜门等高。
但除了地面依然是青铜,墙和顶壁,开始出现石制材料。
“你们注意到没有,刚才那扇铜门,是带有刻度的,对应皇陵的不同区域。
我们进来时,侯爷足下的阵纹和铜门的部分纹理交融,铜门侧翼祭刻着丙-乙字符的区域,曾发出微光,对应的是皇陵相应的某个范围。”
白南妤柔声细语:“因为侯爷的关系,我们走的,可能是皇陵最安全的一条道路。”
众人点点头,他们都是经验丰富之辈,皆注意到了白南妤说的变化。
“现在的位置是一座陪葬坑,墙上有画卷和文字,介绍秦人的事迹。”
董仲舒低声道。
他们正走在一条青石廊道上,两侧有石栏,石栏外就是俑坑。
俑坑大概有二十丈宽度,两三丈的深度,长过四十丈。
四周的墙壁上,便是叙事的铜刻画卷和文字。
空旷的皇陵内,只有引路的秦俑,足音一声声落地,铿锵震耳。
霍去病有种梦回时空的感触。
他穿越过来,所见所闻,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博物馆,流连在秦人建立的千年神迹当中。
而他身畔,则聚集着名传千古的董仲舒等西汉众人。
难以形容的情绪,从心头掠过。
二十余息后,众人穿过俑坑,进入一间配室。
这里的墙壁上,画着巨木顺河流而下,被秦人拦住的画面。
他们用顺流而下的巨木,打造各类器物。
董仲舒查看一处位置后,忽然激动起来:“这是秦人造船的过程,我大汉得天下后,在秦宫都未找到秦人的造船术,原来在这里。”
相传秦皇当年曾得仙授,能造出不覆之舟,任何风浪都无法吹翻。
秦皇数次派队伍出海寻仙,用的就是这种宝船,远渡重洋,在海上航行如一座大山浮出水面,又叫神山之舟,逐日之船。
如今大汉东南沿海,还有渔民常说在海上见过山峦般的大船,疑似秦人当年出海的神舟,多年来一直在海上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