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家国(1 / 2)

“皇儿,你什么意思,流民都到京城来了!”崇祯忿忿道。

朱慈烺却脸显喜色:“父皇,灾区流民最怕的是什么。”

崇祯一愣,暂时没有反应过来:“啊?”

“儿臣问的是,咱们最怕的是灾区百姓什么。”

崇祯皱了皱眉头:“自然是刁民暴动,揭竿而起。”

朱慈烺欣喜的道:“对啊,灾区的青壮年都去了京畿,那谁还能造反。”

崇祯更怒了:“你的意思是,让这些青壮年来祸害京城,让他们在朕的脚下造反么。”

不用朱慈烺在解释,就连王承恩都明白过来了,他大着胆子上前一步,同样欣喜的道:“皇爷,您想想,如今三大营正是用人之际。这些灾区的流民入京,岂不正解决了兵员问题么。”

崇祯一呆,这才想起。朱慈烺整顿三大营确实是成绩斐然,三大营的部队协调能力还有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军营上下,也是为之焕然一新。这一点,满朝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京城百姓都看在眼里。

崇祯自然也很欣慰。只是,三大营吃空饷弊端由来已久。在编的军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各营都是缺编状态。这个时候,山西、河南大批青壮年流民的涌入,不是正好可以填补了这个缺口么。

青壮年不用于老弱妇孺,这些可都是劳动力...

想到这里,崇祯脸上终于露出了喜色:“你们的意思是,这、是好事?”

朱慈烺和王承恩互相对望一眼,一齐点头:“天大的好事!”

崇祯皱了皱眉,却依旧担心起来:“如此多的青壮年被挤到了京城,山西河南百姓灾后重建问题如何解决。没有了劳动力,只是一些老弱妇孺如何过活。”

朱慈烺垂下头来,万事都不可能完美。你也不看做的面面俱到,想得到就得有付出。

旁边王承恩回道:“皇爷,反过来想,灾区没有了青壮年,那些流寇就不足为患了。”

没错,像是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流寇,没有了兵员的支撑,他们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朱慈烺笑笑:“父皇,其实说没有青壮年有些危言耸听了。偌大的山西河南,到京城的流民不过几十万余吧。其实,只要父皇下旨,免了两地三年的赋税与民生息。想来,山西河南百姓很快就会恢复元气的。”

又是豁免赋税,想到这里崇祯脸色不悦起来:“朕免了济南府、免了保定、凤阳、莱州府的赋税,你还让朕赦免。干脆,让大明百姓都不用缴纳赋税了。”

崇祯有自己的难处,国库一直都是枯竭状态,一直都是捉襟见肘。打仗要钱、赈灾要钱、安置流民要钱、兴修水利要钱、朝廷运转要钱、皇宫开支要钱...

这也免、那也免,若是把赋税都免了,大明集团不玩完才怪。

谁知,崇祯明明说的是气话,而朱慈烺却火上浇油:“会的、会有这么一天的。”

“甚、甚么,你跟朕说甚么?”

“父皇,儿臣说会有这么一天的。终有一天,我...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