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万万之志,与天争斗,奇迹出现,稻穗发芽!(2 / 2)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13454 字 11个月前

顾锦年开口,传递给顾宁涯。

“遵命。”

顾宁涯点了点头,他知道这稻穗很重要,不敢乱来。

实际上,顾锦年这大夏龙穗分了三种,一种是最好的,生长在锦绣山河图,一种是生长出后,用灵晶催熟,品质中等,还有一种就是这种品质中等诞生的稻穗种子。

江中郡府城,他用的是品质中等,其他地方用的是最普通的。

倒不是其他,主要是防备,肯定有人想要拿种子去研究的。

无论对方能否研究出来,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藏私,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控制。

至少前期不会有太大问题,等大夏天灾结束之后。

他会让陛下加派五十万大军,镇守江中郡,大不了再添加一个新兵营,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扩军了。

很快,待顾锦年来到田地后,他直接将衣袖撸起,亲自割麦。

这样的行为,让周围百姓一个个热泪盈眶,身为大夏侯爷,天之骄子,为了百姓,为了赈灾,亲自下田农耕,这种行为,试问一下,有几个人能做到?

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随着顾锦年亲自动手,李基也跟着动手,一些官员,包括十二大儒,也纷纷出手。

一时之间,整个江中郡显得无比火热。

差不多四个时辰后。

江中郡其余十八府内。

前往江中郡府城的百姓,也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所有人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把顾锦年今天说的话,重述一遍。

不过百姓之间说的话,就比顾锦年要直接和夸张多了。

“各位乡亲父老,大喜事,大喜事啊。”

有四五个精壮汉子,直接敲钟,惊醒了整个村庄所有百姓,引来众人聚集。

大家都很好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这个时间点吵醒大家做什么?

等乡亲们聚集以后,一些声音不由响起。

“敲钟做什么啊?有什么大喜事啊?难不成朝廷的粮食运来了?”

“是啊,有什么大喜事?”

“怎么开心成这个样子啊,到底有什么喜事啊?”

百姓们很好奇,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喜事,看了一眼也没有带什么东西来啊。

也就在此时,一名族老缓缓走了过来,显得精神抖擞。

“各位乡亲父老,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我们这趟去江中郡府城,带来了一个惊天好消息。”

“大夏天命候,咱们的侯爷,将大夏龙穗给我们江中郡百姓,这大夏龙穗,就是咱们这几天吃的米。”

“侯爷说,这大夏龙穗不需要多少水,就算是大旱,也能生长出米粒,而且这龙穗的产量是平时水稻产量两倍,一年可以收割三次。”

“侯爷说,只要咱们老百姓愿意努力去耕种,半年的时间,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这种皇室特供的粮食,不仅如此,侯爷说会把江中郡当作重点孵化之地。”

“往后,咱们江中郡的米,卖向整个大夏王朝。”

“侯爷还说,这种米一石卖个三十两白银,绝对绰绰有余,这是不是大喜事?”

族老几乎是提着嗓子喊,脸都红了,说话太大声,提气提的涨红。

这话一说,全村上下所有百姓都惊呆了。

“让咱们种这个米?还有这种好事?”

“皇室特供的米,让咱们来种?这不是要发达了吗?”

“两倍产量?一年三季?嘶,我家一百亩地,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二百两银子,要是种这种米,一年下来不管好坏,至少能赚四五百两银子啊。”

“而且这么好的米,卖个三十两白银还真不贵。”“”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人人都露出惊喜之色,顾锦年说的话,十分保守,而且还不算特别直接,这族老说的话,就很直接了。

大夏王朝刚开国,人少地多,江中郡本身便是粮食大郡,山水少,平原多。

一户人家一般来说都有个四五十亩地,一些条件好的,有百亩地不算太夸张。

主要是刚开国,经历了内耗,但也没太大问题。

他听完大家的声音后,直接开口。

“三十两白银?”

“伱们都太年轻了,大家伙还记不记得,我前段时间去参加府君的宴会?我回来的时候不是说过吗?府君请我们吃饭,那米都是上等的胭脂米。”

“你们知道那胭脂米多少银子一石吗?五十两银子一石啊,我本以为这胭脂米是人世间最好吃的米,可吃过皇室之米后,我发现胭脂米算什么东西?”

“侯爷毕竟是权贵,他不懂米价,而且也没吃过什么差米,这个咱们理解,可我知道啊。”

“就这米,拿出去卖,一百两一石肯定是有的,而且放在市面上,你们知道多少人会抢吗?疯狂抢着买啊。”

“就说李二牛家,你家有一百亩地,要是种植这稻穗,一亩地至少十石收获。”

“一百亩地就是一千石,一千石卖一百两银子,好说歹说一万两银子能卖到。”

“抛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再加上咱们自己吃的,一天一个人算二两,到最后七八千两银子肯定没问题。”

“当然了,如果这种米要是种多了,价格肯定也会被压下去一点,一百两可能是最开始会有,等后面会便宜不少,但头两三年,五十两左右真没问题。”

“也就是说,李二牛家,要是认认真真去农耕,一年下来净收入三四千两没问题。”

“你们自己算算看,是不是这个数?”

族老开口,他知道大家需要什么,不就是银子吗?拿粮食换银子。

别看这些人的确没读过几年书,可种了一辈子的地,这东西还是马上能算出来的。

一时之间,上千人倒抽一口冷气。

尤其是李二牛全家,一个个激动的发抖,身子发抖啊,一年营收三四千两?

这是什么概念?

他家不就成了地主?

当然,有几个地方,大部分人是不会意识到的,一个是量产化,一旦量产化就会产生价格内卷,五十两肯定是卖不出去的。

除非只允许江中郡种,可大夏龙穗必然是面向全国上下,所以价格会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一个平均水平。

其次便是运输成本也很高,故而商人过来收购,肯定要算运输成本。

稳定下来的话,十五两银子一石,合情合理。

但他们说的也有道理,毕竟江中郡能吃到头两年的红利,一来是江中郡最先种植,二来是各地需求肯定是极大。

但凡有点家底,也不想亏待孩子,而且这生意又不是只能做国内,国外也可以做啊,价格估计更贵。

再加上如若江中郡好好宣传,大夏龙穗的发源地?

实话实说,江中郡的未来,必然会因此而崛起。

但眼下,百姓们眼中只有一百两一石,别的不说,什么情绪感染,什么这个那个,都没有族老画的饼香。

“这真的假的啊?”

不过还是有人质问,略显得有些怀疑。

这不质问还好,一质问,族老直接看着对方,然后气不打一处来。

“小李,你这个泼皮还敢质疑?你算什么东西?没有闹灾的时候,这里蹭一口饭吃,那里蹭一口饭吃。”

“现在旱灾了,你还是整天睡大觉,吃着朝廷给的粮,你还要脸吗?”

“侯爷是谁?人家是圣人转世,人家来了咱们江中郡,有一顿饿了咱们吗?”

“各位乡亲父老,我老头子就问大家几句话。”

“这米香不香?”

“这米好不好吃?”

“真不说别的,周财主不就在这里吗?周财主,你说句良心话,如果没有闹灾,这米多少银子一石你愿意买?”

族老指着一个肥胖中年男子如此问道,这是当地的一名财主。

“五十两银子一石,我绝对买,不过我可能不会吃,我给我儿子吃,如果三十两一石,我也跟着吃,我全家上下二十多张嘴,一天下来也就是二十多两米,配着点小菜。”

“一天消耗一斤半的粮食,一石米一百二十斤,能吃两个足月,实话实说,吃惯了以后,五十两都能接受。”

“而且我也不算是什么财主,隔壁的县,可是有不少财主。”

“各位乡亲们,大家现在去种,到时候我来收,比市面上高一点,我拿到外面卖。”

“要是大家不愿意,我们一起组个商会,大家种,我来负责卖,绝对是高价,你们信不信?”

周财主算是有商业头脑,族老说的话,他完全认可,也完全相信。

而且他现在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盈利了。

果然,他这样一说,这下子所有百姓更激动了。

这年头,财主都愿意做的生意,他们这些老百姓岂能不做?有钱人精明的很,这道理谁都知道。

“行了。”

“侯爷还说了,有田的就自家种田,没田的,只要是荒地,县衙会牵来耕牛,送来农具,大家齐心协力,开荒种田。”

“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熬过去了,旱灾没了,咱们富裕了,等个三五十年,你们老了的时候,最起码家里还有银子。”

“我是看不到那个时候了,但你们能看到。”

“我再说最后一句。”

“这次大旱,侯爷已经帮咱们太多了,接下来就是看咱们怎么做了。”

“如果人人都跟小李这种人一样,咱们穷三代,三代以后就没后了,要是咱们都动起手来,自给自足,不说发大财,这辈子衣食无忧是没问题。”

“走,动起来,以后小李这种人,他要么就一起种田,要么就滚出我们的村子,少在这里风言风语,别等回头人家村子一个个富裕起来,咱们还是穷光蛋。”

“这次,不仅仅是要活命,更要拼给所有人看,别落个面子,脸皮都没了,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用?”

族老不愧是族老。

三言两语,直接让村上所有百姓激动起来了。

而且还牵扯到其他村子。

一旦人争起来了,那热情更足。

的确,随着族老这么一说,家家户户都开始动员起来了,大半夜的,谁都不睡了,也不想睡了,拿起农具,就去割麦子。

拦的拦不住。

而且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这一个小村庄内,江中郡十九府,基本上都是响彻这样的声音。

顾锦年让十九府的百姓过来,其中每个府都要有三百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是这个原因。

你跟百姓们说再多,除非是亲自到场,不然的话,想要调动积极性很难。

外加上有小李这样泼冷水的人,很容易降低人们的积极性。

可这些族老不一样,德高望重,在村里说一不二,大家都给这些族老面子,他们一开口,外加上其他七百个年轻人,奔走相告。

事情一下子就成了。

这一夜。

江中郡所有百姓都动员起来了,老人负责后勤以及指挥,年轻人割麦做事,妇女们带着娃,或者是烧饭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