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午攻势(十六)(2 / 2)

大明枭臣 捷尔任 5085 字 7个月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治,最后变成了礼节上的关系,彼此再无任何实际的控制权。

姜榆罔一直想着,如果自己来到这个时候的麓川,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扭转局势,就算无法改变北方的土木堡的形式,至少也要改变在麓川的结局,并最终改变明朝的终局,咒水之难。

而真正来到麓川之后,他也是一方面震惊于穿越来到了明英宗正统年间的事实,另一方面激动于有这个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追求。

他的确做成了一些事情,依靠自己对于火器的熟练理解,对于小规模战斗的丰富经验,他实现了在莽古山中的几个小的奇迹,成功地控制住了莽古山的形式,并建立起来了一个棱堡式的大型城寨,在里面建立起来了自己独创的一套管理体系,借助现代的管理经验,实现了超过原本莽古山山寨中村民劳动效率高的多的生产力。

但是距离真正局面的改变,他还是要差了一些,麓川军作为控制麓川多年的势力,其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还是不是明军能够相比的,更不用说像姜榆罔这样几乎可以说是底层的军官了。

如果不是白千帆的信任,加上伤亡实在难以弥补,姜榆罔严格来说是没有资格来掌控莽古堡这样有这么多人的地方的,就算这里是他一手发展起来的,也是一样的。

在没有得到兵部武选清吏司的同意之前,姜榆罔就只是一个百户,严格来讲只能管理手下的一百多个士兵。

他走在通往北城楼的路上,心里也惴惴不安地想着这些事情,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莽古堡的主人,手里还有可以供养千人规模的钱粮,他已经不再是那个穿越以前,漂泊四方的古玩商人姜榆罔了,但是同样也不是那个穿越到莽古山上,一个管理着手下几个工匠的小旗姜榆罔。

现在的他,是莽古堡的主人,是手下的明军出身士兵与民夫,还有莽古山麓川百姓出身的莽古堡住民的领袖,所谓的军主。他并不是完全担当不起这个称号,单论对兵力的控制能力,姜榆罔手下这一千人的规模或许是孟养城的战场上数一数二的。

就连理论上孟养一带的负责人,最高级军官,临时的孟养守备白千帆,实际控制的兵力也和姜榆罔差不多,要论孟养城的最强大的将领,姜榆罔或许真的有一席之地。

但是这个身份同时也是一种负担,姜榆罔有了可以失去的东西,人也就不复过去的潇洒无所谓,需要考量的东西变得更多了,需要的取舍变得更多的,人的精神就会沉重起来。

他不断陷入长考,甚至让身边的随从都感到好奇的担忧。

在将南城楼的守备任务交给阵列指挥后,姜榆罔又带着阿乌玛和黎重来到了南城门的封锁现场,观察临时调来的工匠的工作。

围绕不算太大的南城门,工匠们正在进行紧张忙碌的工作,用大量的土石开始封堵城门,同时破坏原本城门的栓动装置,让城门彻底无法正常开闭,陷入封死的状态。

京瓷封锁后,南城楼就不再是一个可以通过城门尽出的城门,而是变为了只能翻越城楼进出的石瓮,城外的敌人要面临更大的困难进入城中的同时,城内的人们也丧失了离开城墙的途径。

这一做法,和项羽当年的破釜沉舟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封上了唯一的退路,经此之后,只有战斗一途。

阵列指挥此时也来到了姜榆罔身边,他是被阿乌玛叫出来的。这个人同样出身于南桑寨,曾经是阿乌玛的后辈,因为他长大的时候,麓川已经陷入了漫长的战争,因而各个村寨的势力都在萎缩,偏向于保护自己,而非向外扩张势力。

在此时的麓川,百姓们的追求不过是保住自己的生命和继续生存下去的能力,因此,各个村寨的寨主们倾向于大量培养听命于自己的私兵,以此来保持村寨的安全。

刀荣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选为寨主的勇士。勇士与亲卫不同,往往要踏足更危险的地方,生命安全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但是幸运的是,刀荣的哥哥是阿乌玛的朋友,两人同样是寨主的亲卫,是村寨中地位最高的战士。在一次战斗中,刀荣的哥哥意外受伤,后来不治而死,而至此以后,刀荣的最后一个亲人离世,他成了一个彻底无依无靠的人,此时的刀荣还只是一个孩子。

可能也正是因为他无依无靠的身份,刀荣因为自幼随哥哥练习武艺,加上进山打猎,也有一身不错的本身,结果就成了寨主的勇士。刀荣自己对于这个安排很开心,但是阿乌玛却因为怜悯这个自己曾经好友的弟弟家庭的不幸,而把他作为自己的一个弟弟看待,一直尽心地在各个方面照顾他。

在南桑寨和麓川军爆发第一次战斗的时候,阿乌玛阻止了刀荣作为先锋出战的决定,安排刀荣进山躲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