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奇袭仙霞关(2 / 2)

大明舰队 铁血坦克兵 6780 字 7个月前

半梦半醒之间的清兵狠狠吸了一口八旗特供品:这真是好东西啊!

这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有一条人影已经出现在他身边。

只听到两声脖子被扭断的声音,两名值守的清兵在半梦半醒之间去见了阎王。

关楼上面抛下了绳索,后面的夜不收陆续爬上关城。

“鞑子戒备很松,夜间值守,居然在抽这东西。”陈智拿起地上的烟枪,在手中翻看了几下,压低声音对手下说道。

另外一名在睡梦中被解决的清兵,身上也挂着一支烟枪,身边还有一支鸟铳,真可谓是双枪兵。

八旗特供品的流入,加快了绿营兵的腐化速度。夜不收闯入清军兵营时,所有的清兵都在呼呼大睡。可能是八旗特供品抽多了,他们睡得特别香,连有人闯入营房都不知道。等刀子扎入他们要害的时候,一阵剧痛让他们喊叫,可是嘴巴却被捂住,喊不出声音来。大部分的清兵就只感觉做了一个噩梦,就去见了阎王。还有的清兵连做梦都没有做,直接在熟睡中再也无法醒来。

“干净利落,一百五十个鞑子全部消灭!”陈智对自己手下的兵十分满意。

拿下仙霞关第一道关,并不意味着已经控制住了入闽的道路,关键要拿下第二道关。第二道关才是仙霞关的最高点,若是不能拿下第二道关,等到清军反扑的时候,在第二道关上面架起火炮,第一道关口根本就守不住。而拿下第二道关之后,就算清军反应过来,往第三和第四道关增派兵力,也顶不住第二道关上架设的火炮轰击。

从第一道关到第二道关,都是上坡路,有两里路远。尽管清军的戒备不怎么样,但那么长的上坡路,这条道路完全在第二道关的清兵监视之下,陈智不愿意冒这个险。

只要一个不慎,惊动了第二道关的清兵,那就前功尽弃。

张旭茂指着第二道关后面的悬崖道:“后面的鞑子交给我们了!我们可以从鞑子的背后迂回过去!对我们山地兵来说,攀登悬崖不是难题。”

夜不收的精锐虽然轻功好,但让他们攀登这种深不可测的悬崖峭壁,也是个难题。只要一不小心从悬崖上跌落,哪怕轻功再好也会摔得粉身碎骨。而对于那些山地兵来说,攀登悬崖却不是什么难事。

山地兵大部分都是苗黎人和汉人的山民组成的,他们从小就在山中生活,在山林之间如履平地,能攀上悬崖掏老鹰的窝,能在峭壁上挖掘他们需要的草药。

张旭茂带着一百名勇士踏入夜幕之中,向两里外的第二道关赶去。

山地兵并没有走正面的小路,而是迅速隐入右侧的山林中。他们在无路可走的山林中闯出了一条道路,足足用了接近三个时辰,才迂回到清军的侧翼。

第二道关的侧面是根本无路可走的悬崖峭壁,否则仙霞关也不会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若是有路能迂回得过去,那么在这里设立一座关卡又有何意义呢?就是因为绕不过,所以才会把关城设在这个地方。

无路可走的悬崖峭壁也没有难住山地兵,一百名勇士抛出绳索,硬是从一般人根本就无法爬上去的悬崖峭壁攀爬上去。

最前面的二十名山地兵背上都背着一口大盒子,那是山区诸葛村的能工巧匠为山地兵打造的一种武器,名叫连弩。能够十连发的连弩已经不可复原了,但是诸葛村的能工巧匠还是造出了可以五连发的连弩。

毕竟山地兵不是夜不收,他们不可能完全无声无息偷袭一座兵营。当山地兵爬上崖顶,还是惊动了在崖顶值守的一名清兵。

“什么人?”那名清兵喊叫起来。

“嗖”一支弩箭准确的扎入清兵的咽喉中。

另外两名清兵站起来,也被弩箭准确的射杀。

“冲入大营!”张旭茂喊道。

闹出的动静那么大,兵营门口放哨的清兵已经听到动静,抓起鸟铳,对天放了一枪。枪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就算是那些绿营兵抽多了八旗特供品,这时候再不惊醒过来,那他们就真正是一群猪了。

不过绿营清兵惊醒过来也没用,因为他们碰到了这些凶悍无比的山地兵,绿营兵们比猪也强不了多少。

“嗖嗖嗖”连弩射出一支支锋利的箭支,山地兵箭无虚发,涂抹了剧毒的箭支准确击中了清兵,中箭的清兵不管是不是被射中要害,都很快死去。

张旭茂冲到清军兵营跟前,扬手投出了火药罐。

“轰”兵营内响起一声剧烈的爆炸声。

江志平离开江南的时候,他的山地兵还未装备真正的手雷,但这次出击的山地兵身上都带有火药罐,有人带着火种罐。点燃火药罐,投入兵营内,清军的兵营内爆炸声一片,从睡梦中惊醒的清兵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纷纷冲出营房,很多人连号衣都没穿上,有的人连武器都没找到。

“杀!”张旭茂一声大吼。

山地兵纷纷拔出钢刀,杀入清军大营内。

“去死吧!假鞑子!”张旭茂扬手一刀,砍下面前一名清兵的头颅。留着金钱鼠尾辫的脑袋滚落在他的脚边,令他感觉心中无比舒畅。

“杀鞑子!”清军大营内喊杀声一片,山地兵身上也穿着清军的衣服,但是他们每个人在右臂上都扎着一条白毛巾。混乱中,清兵认不出是敌是友,只能看到穿着和自己一样衣服的人挥舞着钢刀,向自己头上砍下来。

清兵拿起刀枪反抗,不少清兵直接挥刀砍下了自己人的脑袋。

而明军因为胳膊上有白毛巾,他们不会误伤己方,却是一刀一个准确的砍杀清兵。

仙霞关第二道关城被攻破,驻守在这里的三百多名清兵死伤了一大半,剩下的一百多人纷纷跪在地上投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