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起回晋州(1 / 2)

五天后,队伍入晋地,离晋州不远了。

李治和罗云生的心情再也阳光不起来了。

路上的难民很多,密密麻麻无边无尽,骑在马上放眼望去,整条路都被难民潮所充斥,每个人容貌不一,可脸上却有着同样的愁苦和对未来深深的担忧。

拖家携口,拎着或简单或笨重的行李,麻木行走的人群里不时听到妇孺低抑的哭泣声,还有小孩撕心裂肺般的嚎啕声,或是当家汉子们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沉重叹息……

天气丝毫没有放晴的迹象,雪虽然停了,可天空仍是阴沉沉的一片,天幕苍穹下,寒风仍如凛冬般呼啸,刺骨,冻得行走的难民们瑟瑟发抖,很多人的脚上仍穿着单薄的布鞋,甚至是草鞋,一双双黝黑的赤脚在寒冷的空气里暴露着,透出一股深深的苦难味道。

罗云生抿了抿唇,神色比天气更阴沉,转过头看李治,李治脸上也露出深深的疼惜之色,小脸蛋不时抽搐着,还夹杂一丝深深的无奈和苦闷。

“殿下,看到这些百姓了吗?”罗云生轻声道。

李治咬唇点头。

“殿下,他们是你父皇的子民,每年每月每日辛勤劳作,种出来的粮食毫无保留地献给官府,献给朝廷,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子,我也是县侯,可我们其实都是被百姓所供养着的,百姓愿意供养我们,因为他们相信官府和权贵会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有希望的明天,使他们不至为生计所苦,不会饿肚子,也不会被冻着,冷着……”罗云生低沉的语音娓娓而道。

李治的神情愈发悲怆,嘴唇微微颤抖,脸色也有些发白了。

罗云生长叹道:“可是,你看看这些百姓,我们权贵想要的,百姓都给了我们,可百姓们想要的,我们给了他们吗?”

看着李治愈发悲怆的脸,罗云生拍了拍他的肩,道:“大道理我就不说了,看到这些苦难的百姓,该懂的道理想必你都懂了,我们身负陛下和朝廷厚望,奉旨入晋赈济和安抚百姓,我们一定要把这趟差事做好,做完美,不要让百姓饿肚子,更不能让百姓们对权贵,对天家失望,明白了吗?”

李治重重点头:“明白了。”

大路正中,一位左手搀着老人,右手抱着孩子的大汉忽然脚下一绊,打了个趔趄,老人被拖带得身躯不稳,猛地跌倒在路上。

罗云生神情一紧,急忙下马,李治一愣之后,也跟着下了马,二人朝那位跌倒的老人走去。

“娘,您没事吧?”汉子急得满头大汗,一脸愧疚地看着老人,怀里的稚龄幼子也被吓得哇哇大哭,后面跟着一位中年妇人,拎着简单的行李偷偷抹泪。四周围了一群关心的百姓,不停地询问着,叹息着。

老人脸色难看,泛出一抹不健康的潮红,呼吸有些急促,躺在地上紧紧咬着牙关不言不动。

“都散开,散开,围着做甚?留出空间让老人喘气!”罗云生很不客气地插入人群中。

众难民见罗云生衣着华贵,顿知来头颇大,很自觉地让开了。

罗云生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老人的脸色,沉吟片刻,道:“速传军中医官来,快!”

很快,随军同行的医官来了,中年大腹便便的胖子顾不得擦汗,蹲身开始为老人把脉,没过多久,胖胖的医官苦笑道:“老人并无大碍,只是身子发虚,盗汗,乏力……”

罗云生听得云里雾里,道:“究竟是何病因?”看书溂

胖医官叹道:“究其本因,其实是……饿的。”

罗云生愕然,转过头看着老人虚弱的脸。

李治却急了,扬声道:“来人,弄点米粥来!”

米粥有现成的,有晋王和县侯同行的仪仗队伍,自然不缺粮食,米粥很快端来,甚至还冒着几丝热气。

先前搀扶老人的汉子,还有怀里的孩子和身后的妇人,见到那碗热气腾腾的米粥,都不由自主吞咽了一下口水,但还是毅然坚决地捧着米粥,端到老人的嘴边,就连怀里那个稚龄幼子也没有哭闹,眨巴着可怜的大眼,看着老娘给奶奶喂粥。

这一幕不仅李治心酸,就连罗云生的嘴角也微微抽搐几下,转过头朝一旁的秦双眼神示意了一下,秦双是个伶俐人,马上明白罗云生的意思,转身悄声吩咐下面的将士几句。

很快,下面的将士又端来三碗米粥,罗云生示意将它们递到汉子和妇人面前。

可敬的是,那汉子和妇人很感激地谢过之后,却并不急着喝粥,妇人捧着米粥喂孩子,汉子则心无旁骛地喂老人。

“孝”之一道,深入民心民风,由此可见一斑。

老人悠悠醒转,见汉子正在喂自己,愣了一下后却出奇地大怒起来,抬起手狠狠抽了儿子一记,骂道:“不争用的东西,这么金贵的粮食自己不吃,也不喂孩子,却拿来浪费在我这残老之人身上,家已破了,如今你是家里的主心骨,你吃饱了,有力气了,才能顾到一家老小,可你,竟如此浪费粮食,你,你……”

老人呼吸愈见急促起来,汉子急坏了,跪在老人身前边哭边磕头,道:“娘您保重身子,莫气坏了,一切都是儿子不对,儿子没用,上不能养老,下不能育小,儿子该死!”

老人怒道:“谁该死?该死的是老天!天灾谁有办法?我生你养你,不指望你腾达,只求天灾危难时能扛起一个家,这才是真正的汉子,你却拿粮食浪费在我这个不中用的老迈之人身上,家里已是这般境地了,粮食有多金贵你不知道吗?我已是快入土的人了,一路牵累你已是不该,一路为我寻些树皮草根也就是了,怎能浪费粮食?灾年光景,每一口粮食都用来活命的,你懂不懂?”

说着老人气不过,扬手又狠狠抽了汉子一记,汉子一直垂头大哭,老人抽他他也不躲,任老人宣泄怒气,一旁的妇人偷偷抹泪,也不敢哭出声来,而那个孩子却对外面的一切不管不顾,捧着粥碗贪婪地喝着米粥。

老人脾气不小,抽了几记仍未消气,怒道:“还有,粮食哪里来的?谢过善人没有?打小教你的礼数都忘狗肚子里去了?”

汉子起身,面朝罗云生李治二人,二话不说扑通跪下,狠狠磕头道谢。

罗云生心中愈发惨然,李治的眼眶早已泛红,泪水泫然欲下。

该如何评价这个年代的百姓啊。

朴实,知礼,硬气,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尊严和倔强。

他们,穿着最廉价的粗布衣裳,过着食不裹腹的日子,却有着比王侯将相更朴实的灵魂,那股子从不向老天低头的傲然之气,任何人见了都不由动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