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七十四章 书山有人好行路(1 / 2)

子衿书院在卫辛城西南处约十里的碧螺山半山腰,卫水从山脚不远处流过。书院附近还有一座神庙,百姓祭拜九天玄狐,香火也颇为旺盛,不过它并不在官府的案册之中,也就是官府口中的淫祠。离山河稍微远的地方是一片树林,据说是属于卫辛城某位大户的私产,没有樵夫能擅自砍伐,所以春末盛夏时期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可惜现在是早春,还是一片秃枝光桠。树林旁边,是广阔的农田,已经有勤劳的农人在田间劳作了。

子衿书院的建立时间并不是很长,是沙大儒多年前为官失意,告老致仕后和曾经的平阳县令李茂荃一起创办,后来李茂荃再度出仕,病死南方,这书院便由沙大儒一人支持。算算日子,创立已有十九年,沙大儒独立支撑也有十二年之久了。对于人来说很久,对于书院,还是之前的话,不是很久——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鹤鸣书院创立已经将近一个甲子了。不过嘛,两个书院目前还是平分秋色,主要是鹤鸣书院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近些年的先生和大儒都是些贡生身份的,连进士都不算,而子衿书院的大儒和先生都是科举场上真刀真枪杀出来的进士,最差的也是贡生,这就让人们在选择时候,不由地偏向子衿书院一些;当然,读书不能太功利了,虽然大家都更想学考试的东西,但是,经典的东西也需要好好琢磨,在学问方面,明显历史更悠久的鹤鸣书院要强一些。而近些年的乡试会试,二者中举的人数还是没有多拉开,大抵相当,而偏偏头名往往都不是两家书院的,这就让人更加难以分辨哪家书院更好。

当然,高克明从祝大哥那儿知道的这些消息对现在的他并没有太多影响,要是没有陈曹司的书信的话,恐怕两家书院他哪家都进不去。

到了山门,高克明栓了马,然后在门房老头一脸不耐烦的表情中说明来意。

“行,先等着,我通报王先生,真是的又是一个……”老头也不管高克明是否尴尬,就当着面小声嘀咕。

什么又一个?来找沙夫子的吗?高克明一个待着的时候不禁胡思乱想。是不是就像那个祝大哥说的,不少人都打算托关系进入书院,然后在今年秋天的会试中搏一个前程?这样书院是不是很反感?来请求的人多了,是不是陈曹司的书信和面子也不好使了呢?自己的学业确实不怎么样,要是真考试,十有八九会落选,那时候该怎么办?

关心则乱,饶是高克明剿匪的时候杀人不眨眼,这时候也是忧心忡忡。还好门房没让他多待,不一会老头就回来了,一挥手,示意高克明跟他走。之后两人七拐八拐,绕过几间屋子,穿过小院和花园,来到一个草堂前。

“进去吧。”老头依旧不怎么客气。

高克明点点头,算是礼貌地回复了,而后踏入草堂。

说是草堂,实际上只有部分是茅草,其他地方还是上好的木料建造的的,而且内部陈设并不简陋,进门是个绘有梅兰竹的纸屏风,右侧两个刷了油漆的小木柱,上面是一副简单的对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后边靠窗的位置是个桌子,上边有株青绿的盆景,看着煞是喜人。屋子另一侧是一个书架,摆放着不少书籍。而更远处挂着一幅书法作品,由于高克明的艺术造诣有限,他只能认出是筋骨有劲的千锤体楷书,内容是什么,他就不知道了。书画作品下边,是一位端坐的褐色长袍男子,普通的士人包头巾,面色微红,眉毛粗短,脸上似乎还有些不快?

“学生高克明拜见前辈。”不管什么,进庙门先拜神。高克明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现在是有求于人,一定要谦虚礼貌。

“高克明,燕止郡来的,陈畅洁的侄子是吧。”男子语气平淡。

“是,晚辈有志于学业,家中长辈推荐我来子衿书院,说沙夫子德高望重,博学笃行,我听了很是仰慕,所以也想拜在夫子门下。前些日子家中长辈的书信已经寄来了,想必夫子已经收到了。”高克明恭顺地说道。

“是的,夫子已经收到了,并且已经嘱咐我们了。你是陈畅洁的侄子,不算是外人,按理说,书院是可以直接收下你。但是,你也知道,子衿书院算得上是卫辛,乃至凤冀郡最好的书院,加上今年要考会试,所以有无数人挤破头想把他们子弟送进来,和沙夫子攀得上交情的也有很多,如果开了一个坏头,后边的事情就难办了,所以即使夫子想让你直接留下,但我们也得让你先走一个过场,好让那些人知道你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另外,夫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人不分亲疏远近,都兼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所以,于公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公于私,你都要参加一个入山门的考校,我想,这么说,你能理解吧。”男子开门见山说道。

“自然。”高克明点点头,“不过,晚辈前来求学,是因为自身不足,不知道咱们书院这个考校是如何的呢?若是太难的话,挑选那些天资卓绝的人,晚辈怕是有些为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