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八十二章 无事献殷勤(1 / 2)

“哟,这不是河边那位小兄弟吗?你居然也是咱们书院的?”青年异常的脸色上露出了笑容。

“见过黄师兄,那天遇见我还没入咱们书院山门,因此不敢攀亲道故。”高克明礼貌地说道。

“哦?今年刚入学,可以啊。我听说,今年想入学的学子可不少,往年都是一轮考校,今年可是两轮。能过了两轮,说明你平时功课不差啊。对了,进了哪个班?分到哪个阁了?”黄义山问道。

“在黄字阁,入了孟昶孟先生门下。”高克明神色平静说道。

“哦,孟芹菜门下啊。他倒是个好先生,能学到不少东西,可惜不擅长应试,你们要想学点投机取巧的东西,可以来我们这些前辈这儿旁听,我们王先生也允许。”黄义阳微笑着说。

“师兄,那个,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你称呼孟先生叫芹菜?”韩不疑有些好奇。

“学子们私底下取得诨号,你们听听就行了,不要乱传。之所以叫孟芹菜,是因为住在学舍的学子发现他一年四季,一天三顿饭,至少两顿都要吃芹菜,有时张口讲课也是一股腌芹菜的酸爽味道。你们听过他的课程,应该是有所体会吧。”黄义山淡淡笑道。

“是的,人间烟火味很足。”高克明俏皮地回答。

“对了,你们来书阁是要借阅吗?书院的规矩是你们这些新生只能在书阁里边浏览,不能带出去。而且只能借阅一楼二楼的书卷,三楼的书画作品,那可都是咱们书院的宝贝,即使是我们这些帮执事打理书阁的,也没机会上去。你们要是想抄录的话,那边也有书桌,可以在上边抄写,注意不要弄脏了书卷啊。”黄义阳嘱咐道。

“师兄放心,我们自有分寸。”高克明说得。其他二人也慌忙点头,表示自己会守规矩。

“那么你们想找什么书,我对这书阁也算熟悉,应该能帮你们一把。”黄义阳看着几人说道。

“其实吧,我们也不知道找什么书,孟先生让我们抄写一遍《大学》篇,然后就其中‘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到‘一人定国’那一部分,写下自己的理解,并阐述其中的道理,还要用赋的形式去写。另外,不能光会照抄经义注解。这不是强人所难嘛,所以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前辈的珠玉,我们也好借鉴一下。”高克明露出一副苦瓜表情。

其他两人也是小鸡啄米;“黄师兄,我们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我想孟先生说得重点其实是在于用赋的形式,和自己的理解。你们都是要考会试的人,即使今年不考,过两年也要参加。这赋必须要掌握好,还有自己的理解,这才是更重要的,会试不同于乡试,能靠背诵默写就通过,老生常谈很容易让阅读试卷的考官疲惫,标新立异又很容易出错犯忌讳,只有平时勤加练习,多加思索,才能做到文有可采,意有可取。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今虽然是写虚,但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的道理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某些平凡的东西就隐藏着你要写的道理。在以小见大,就事论事方面,有萌犬先生的《巡天赋》;不过他的手法可以借鉴,但是内容却不适合,要看内容相近的,枫北先生的《平阳晏答谢诸公三叹永恒》倒是不错,深入浅出,值得学习。对了,就在那边的书架上,从上往下数第三层左起第四册《枫北先生文集》,里边应该有收录。”黄义阳指向一边。

“这个书架?”韩不疑疾走过去,扭头问道。

黄义阳点点头:“我要是记得没错,它下边两格的地方还有一本《纵横九国文钞》,里边有一篇无名氏的《兵革,仁义之难至也》,里边虽然不是说诚心仁爱的,但是文采不错,你们可以借鉴一下写法,顺便想想怎么反驳里边对于儒者之爱,假仁假义的论证。作为一个反例,写到文章里去。”

“是这本吗?“韩不疑举起一本书。

黄义阳眯了眯眼,点了点下巴:“你们可以先抄写一份,然后带回去仔细品读。文章是个精细活,好比做玉器,要反复打磨,别妄想着一蹴而就。”

“师兄,我们明白!”存致点头说道。

“那行,你们先抄着,顺便替师兄照看一会书阁,我去趟茅房。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师兄回来教你们。”黄义阳说着就要起身离开。

“唉!师兄,你去茅房之前,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已经过了会试了?”韩不疑腆着脸凑上前问道。

“对啊。”黄义山点点头。

“你是不是还是沙夫子的入室弟子?”一旁的存致也开口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是。怎么了?”黄义阳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