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五百一十二章 全都是泡沫(1 / 2)

海鲜大排档。

方淮面上笑意满满,不断和大家说着话,时不时跟曹刚聊几句消防法的事,但桌面下的脚,却在不断顿地。

时间一遍接一遍的看,已经七点了。

这饭,大家越吃越带劲,但大连新港那边,竟然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他也只是大概知道,爆炸时间在六七点钟。

按照他的预想,按理说这么大的事只要发生了,在座接待他们的都是总队干部,桌上肯定有人接到消息。

但到刚才,他终于忍不住问了问曹刚,得知来的一水儿都是法制处的干部,而最清楚自己等人在此的领导,总队政委,现在出差去了,压根没在辽宁。

妈的,法制处他也不出警啊。

方淮内心已经急不可耐,准备找个理由去新港看看时,他的电话,终于响了。

看到打电话来的人,方淮心里一个咯噔。

大事肯定发生了。

一桌四五个辽宁总队干部,第一个接到消息的,竟然是他。

这个人,没事是肯定不会打电话给自己的,甚至在BJ存下这位公务电话的第一天,他都没想过这个号码会主动打到自己的手机上。

方淮赶紧对着全场压了压手,拿着电话站了起来。

一桌人在三秒内安静,而方淮开口第一句,也惊呆了他们。

“喂,刘领导,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刘领导干脆利落的问话:

“小方,刚才我听辽宁总队跟于局长汇报说,你们两支试点中队,在大连演习?”

“是,首长!有什么任务?”

方淮说着,看了看大家震惊的眼神,把手机打开了免提,放在桌上。

电话里,也传来了刘领导严肃地问话:

“在什么位置?没走远吧?”

“报告领导!就在市区,刚吃完晚饭!”

这下,电话里忽地传来于局的冷声:“没喝酒吧?”

显然,于局对地方接待流程,还是很清楚的。

但这句一出,法制处的干部,和刚才饭间闹着要喝点的几个,冷汗都下来了。

方淮立即挺直了身子:“报告局长,滴酒未沾!拉动演习呢!怎么可能喝酒!”

刘领导这才接过话茬,道:

“不错!拉动力量有多少?”

“湖南,贵州,两个试点化中队的全体作战力量!加上专职队,约130人,18台车!”

“那太好了!我和于局长在一起!现在要交给你们一个艰巨的任务!……高度重视……特命你们两个中队,立即前往油库!配合大连支队,全力控制火灾!我和你们于局长,会即刻赶往大连!很快,也许X大领导,也会来!希望我们到的时候,能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大领导?

尤其是二中队的,都有点惊了:上次鸡尾山那位,又要来了?!

尼玛,方队不会有什么领导召唤术吧??

方淮却看了大家一眼。

这下,所有人腾地站起。

方淮面色庄严地答道:“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好!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电话挂了。

方淮也不再废话,看着大家:“任务,都清楚了吧?”

长桌所有人一齐高喝,几要震碎屋顶:“明白!!”

“即刻出发!”

……

准备工作很快,主要所有远驰而来的消防车都是空车,得沿路寻找消火栓,给几辆泡沫车和高喷加个水,保证到场的第一出水力量。

至于加水时间较长的供水车,可以慢慢加了再来,要是时间紧迫,到场内再加也行。

来之前他是打听清楚了的,大连的配置不差,支队战勤有两台远程供水车及配套系统。

一套远程供水系统,理论上每分钟能供10吨水,能开8条80供水水带最大量给水。

一般泡沫消防车是7吨水,泡沫满载3吨,如果不混合泡沫液的话只用车载炮打水,七吨水能用6分钟左右,80的水带一分钟最大压能供水一吨多,也就是说,一套远程供水系统,能供8—10台车不间断地最大压出水。

这样的大火,方淮可不会太乐观,认为自己车上这点水能顶多大用。

他们即使满载水过去,最大压力下,也打不了多久,主要还得靠供水系统。

外面加的水,和场内加的,只有一个差别。

就是场内的供水系统要是紧迫了,两套供水要是抽不过来,很可能会下令去抽海水。

原则上,海水是不能用的,盐分太大,对水泵损伤严重。

但今晚这种情况,恐怕所有的消防车都吃不了细糠了。

……

PM,7:33。

新港的现场处置,俨然是一场败局。

不是处置失败,而是火势发展,太快了。

内部10万立方原油正滚滚燃烧着的103号罐火光冲天,罐体东北角也出现了撕裂口,喷出的油发出“咝咝”尖啸,出来的油立马就着,形成大面积流淌火,毗邻的几个罐,也正被炙烤。

冷却103罐体,保护周围大罐的任务,就需要四五台水炮才能完成,还要围追堵截疯起的流淌火,到场的市区12个中队,27台出水车,已经有些跟不上趟了。

而且地上的流淌火随时在移动,一旦需要停枪转移阵地,必须得让附近的几支枪配合,才能保住消防车不被大火轰然而至。

现场已是手忙脚乱,却屋漏偏逢连夜雨。

北侧,通地一声!

正在大门口的丛支队长只见二三百米外一道小型蘑菇云呼地腾起,立马拿起对讲机道:

“趴下!趴下!哪里炸了?有无人员伤亡??”

指挥频道一时没有人回答。

特一对讲机频道却骤然传来大吼:

“管线2号阵地!后进!”

过了几秒,才有人报告:“报告支队长!人全跑出来了!但是北侧输油管线炸了!阵地没保住!流淌火已经控制不住,可能要往北门主路这边来了!”

老丛这下慌了。

北门主路是支队阵地,远程供水车就停在这,战勤的还在吭哧吭哧铺着长达两三公里的供水管线呢!300口径的供水管线,车子动一步都困难,背后还是成品油区!这阵地能丢?

“其他方向,想办法,给我顶住!”

特一丢了阵地的干部声音传来:“支队长!我们想办法!”

说是这么说,可怎么想办法呢。

特勤一中队的跑路出来,眼见爆炸结束,就想重新回去捡起枪继续干,但回身一看,枪和水带全在火里了。

干部只好大吼着:“原有干线不要了!把车上剩余的水带水枪拉出来,重新铺阵地!”

“不行啊队长!得再退10米!火过来了!不退阵地还得丢!”

“执行命令,顶住!一步都不能退了!”

丛支队长听到了场上那些不顾个人安全的命令,但也无可奈何。

还好,又有一支中队到了。

车还没在大道停下,他立马指着特一那边道:“赶紧过去,帮他们守住阵地!”

“是!”

自他进场到现在,40分钟,一直在用新到场的力量,去填补最重要的缺口,宛如一个补漏的工匠面临一幢四处漏水的巨大房子,只能利用手里的小桶和着泥巴,缝缝补补。

但,仓促敷上去的泥巴,还不一定堵得住那么大的洞,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

而现在,一个缺口有了着落,另一个坏消息又再传来。

“支队长!消防栓水压不够!加水太慢了!”

“不是让港区打开二次加压泵供水吗?!”

“配电室都烧了!电路也烧了!没电!”

“那就让远程供水线接快点!……打大港总调电话!让他们给自来水管网加压!”

到处都是困难,老丛急得火烧眉毛,立即又拿起电话,打通了总队。

“喂!最近的增援力量到哪了?”

“还在营口,没进大连??”

“好好好!快点!一出动现在已经不够了!近点的几个城市,二出动也给我调过来!”

“对!再晚来不及了!现在就调!”

电话放下,丛支队长内心长叹。

大连这个地方,调增援太困难了。

东北地区,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中国雄鸡地图里,这就是鸡头下巴上的肉髯,完全就是从大陆往海里支出去的一块地,从省内很多城市过来都得从脖子处绕路,不少地方,比朝鲜一些城市还要远。

看着场上所有水枪都在扑流淌火,没有一支降温水枪,战士们直面烈火,被烤得不得不蹲下,趴下出水,甚至就这样也有些顶不住,边战边退,只得拿起指挥车上的高音喇叭,在场内边走边喊:

“坚持住!增援很快就到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市区里,还有两个大型中队的增援力量,正往这边赶!我是支队长从树印!我就在这里,和你们共存亡!”

喊完一圈,又回到支队阵地,把支队的党委班子全给发出去了。

每人坚守一个阵地!战士不退,领导不退!

好家伙。

这下谁也退不了了,支队领导就在身后,玩命了。

可大家先后来的,到场多少中队,大家心里都清楚:市区中队都到齐了,县里的远得很!哪还有中队啊?

支队长为了不让咱们退,连瞎话都编上了!

只有准备配合演习,知晓内情,也是场上坚持得最艰苦的特一战士们,不断看着北门。

这两支中队,真有!

而且,很大!

在演习预案里,他们是作为化工厂火灾的主战中队,分为两支主战队伍,而这两支中队扮演的,是8支增援出动力量,分别到场!

听起来都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