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黄哈哈!不按套路出牌的叶科长!(1 / 2)
“老李,你就放心吧!”
“诶,你说说,咱们这装备啥时候能到位?”
“哈哈!老子终于不用过苦日子啦!”
说到这,黄策乐呵呵端起茶壶,给自己倒满,打算“小酌一杯”茶水。
见此情景,李薄威翻了个白眼,一把夺过黄策手里的茶杯,“咕咚咕咚”的自己灌下肚,没好气的说道。
“笑!就知道笑!”
“军长给你起了一个‘黄哈哈’的外号!”
“真是没白叫!”
“我说黄哈哈,你能不能脑子里装点事啊?”
“这回的干部,跟以往的检查团能一样吗?”
“人家是JW改编办的干部,是普通的机关干部能比的吗?”
一听李薄威提起了自己的“外号”,黄策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正准备还嘴,就被李薄威给噎回去了!
“行了,赶紧,发通知!”
“告诉所有基层单位,从现在起做好迎检工作!”
“要是蹲点组不来旅部,直接奔着边防哨位去。”
“我看你懵不懵逼!”
此言一出,性格豪爽的黄策,这才反应过来李薄威的话不无道理,赶紧亡羊补牢道。
“对对对,老李,还得是你啊!”
“要是没有你啊,我这个旅长啊,估计早被人撸下去了!”
“呵呵。”
闻言,李薄威翻了个白眼,露出了非常嫌弃的表情,但嘴上还是不忘对着黄策说道。
“行了,先这样。”
“对了,装备的事你上点心!”
“别特么蹲点组来了,你还得让我一个政工干部过去‘哭天抹泪’的卖惨!”
什么话!
真是!
悄悄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自己的老搭档,黄策脸上却是露出了极其殷勤的笑容,保证道。
“嗨哟,老李,我啥人你还不知道啊?”
“放心,蹲点组来了,要是不给咱们把装备落实到位,那他们就别想走!”
“看我留不留他就完事了!”
李薄威:“……”
老子怎么摊上你这么个莽夫?
……
与此同时,刚刚接下任务的叶科长,前脚才离开张仁军的办公室,后脚就被给自己带路的“小上尉”领着,熟悉工作。
“叶科长,给。”
“这是编制情况,这是配置装备情况。”
“还有这个,是装备掌握标准。”
“这个数据你得熟悉一下,到时候改革结束,咱们得组织一场考核,算是‘验收。’”
“要是成绩不合格,咱们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完成。”
闻言,叶科长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现的太过诧异。
别觉得配发装备,再熟悉装备,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很长的事。
像是这种全面换装,并且还都是新式武器的相应情况。
部队里,有着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
三个月,必须熟练掌握装备,熟悉装备性能,情况,在不需要返厂大修的前提下,能够对武器装备,完成相关的维修和部件更换工作。
半年之内,必须能够熟练应用装备,初步形成战斗力。
到了这个阶段,当事单位就属于是随时都可以拉出去执行任务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件事很难,比方说在地方上,不少“教练杀手”,考个驾照能气死好几茬教练,考了三四年都没过去。
对于这种人,一般都是劝TA这辈子就别琢磨开车的事了,要么请个司机,要么整个自行车蹬蹬也挺好。
可部队里,就没有这种说法了。
同样是学开车,在驾驶员培训的时候,要是接受培训的人员学不明白,猜猜教员会怎么做?
倒车入库不熟练?
五公里预备!
U形弯老压线?
还是特么五公里预备!
像是开坦克,开步战车,也是同理。
要不怎么说五公里是部队的“神器”呢。
在包治百病的同时,还能提高训练效率!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因此,对于这份任务,叶科长并没有太多担心。
他的注意力,或者说是关注的重点,反而放在了另一件事上。
没错,就是重型合成旅的详细编制情况。
要知道,叶科长对这件事可惦记好久了!
随手拿起文件,看了几眼。
叶科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暗道果然如此!
从这一刻开始,装甲连队的“十车制”,在合成化部队中,将会彻底淘汰!
包括指挥坦克在内,一个连队将会改为列装十四辆坦克,也就是所谓的“十四车制!”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原本的“三车排”,也会扩充到“四车排!”
顺便一提,原本炎国实行的“十车制”,是苏式军制。
而这个新实行的“十四车制”,是哪个国家的制度,想必哪怕不知道的人,也能猜出来个一二。
没错,就是鹰酱!
真·殊途同归!
当然,要是非说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也没什么大问题。
而当今世界上,可谓是军事能力前“三”的两个大国。
在装甲部队的编制上,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样的制度。
“十四车制”的好处,优点,显而易见。
就拿最基本的实战作战来说。
在以往的训练,或者是演习当中。
每个“三车排”,可以理解为一个装甲作战小组,用于遂行各类任务。
但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传统陆军的战场感知能力与协同作战能力,正在与日俱增。
很多时候,只需两辆坦克,相互配合,就能够完美的执行任务。
可这样一来,“落单”的那辆坦克就显得非常尴尬,有一种“你们怎么不带我玩”的奇怪感觉……
可能会有人说,不是“十车制”吗?两两配对不就完了吗?
且不说分属两个不同排级单位的装甲人员,能不能默契配合,进行作战。
人家“十车制”里面,是包括有一辆指挥坦克或者是指挥车的!
让他跟着落单的装甲车辆去配合?
谁特么指挥啊?
因此,传统的十车制,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兵力浪费”的情况。
而“十四车制”的“四车排”,就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辆装甲车辆既可以协同作战,又可以分散成两个装甲小队,执行不同的任务。
战场的灵活性,机动性,猛增一大截!
并且“十四车制”,也能确保大规模的装甲会战中,自家的装甲部队不会吃亏,指挥系统不会轻易瘫痪。
可以说,“十四车制”,就是炎国陆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而叶科长之所以期待了“十四车制”这么久,原因也很简单。
哪个陆军军官,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坦克多一点啊?
编制没变,还是旅级单位!
但偏偏坦克就是多了!
颇有种“蒙声发大财”的味道,“加量不加价”了属于是……
又随手翻阅了一下其他的文件。
对于本次在五十四旅,落实合成化改革的相关工作,叶科长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开口道。
“同志,我的小组有几个人?都是谁?”
此言一出,小上尉耐心的听着叶科长把话说完,这才开口解释道。
“叶科长,我叫朱贲钧,您叫我小朱就好。”
“咱们小组包括我在内,一共四个人。”
“还有两位正在忙别的事,需要我把他们两个叫过来吗?”
哟呵?
朱贲钧对于小组成员,以及人员情况的介绍,就在叶科长的意料之中。
一名组长,三名组员,算是标准的蹲点小组配置。
可朱贲钧的这个自报家门,却是令叶科长颇感兴趣!
为了避免闹出误会,叶科长又仔细的询问了下。
“小朱。”
“你的名字,是不是虎贲的贲,金字旁的钧?”
见叶科长主动问起了这一茬,朱贲钧微微一笑,仿佛想起了什么,这才用很是骄傲的语气开口道。
“对,科长,不,组长,您说的没错。”
一听这话,叶科长在心里顿时肃然起敬!
这姓氏,这字辈,这带有五行偏旁的尾字。
这不妥妥的名门之后吗?
对于明朝这个朝代,叶科长有着很深的好感,连带着对朱贲钧的态度也和缓了许多。
“小朱,那你麻烦你把另外两个组员叫过来。”
“咱们四个开个碰头会,定一下什么时候出发。”
在和张仁军告别之前,叶科长确认了一下自己本次活动的“自主性。”
从这一刻开始,张仁军算是就成了“撒手掌柜。”
叶科长啥时候出发,采取什么交通方式,去往高原,完全由叶科长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