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韩王的秦国十日游(2 / 2)

“那现在为什么看不到了呢?”

“因为……我们不会制作。”

赵括摇了摇头,没有纠结于木鸟,他继续说道:“如今的竹简,太过笨重,我听闻,可以用树皮,麻等物品制作出更加便捷的东西,用来书写,可是我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做的,故而想要跟二三子请教。”赵括将自己能想到的一些发明物都说给了这些墨者们,并且认真地说道:“我想请二三子帮助我,做出这些东西来。”

“无论是原料,是人手,还是其他什么,我都可以全力帮忙。”

赵括说的很诚恳,不像是为了挖苦墨者,也不像是要为难他们……墨者们面面相觑,只有秦墨认真地说道:“我们一定会完成您的吩咐。”赵括摇着头,又说道:“我不是吩咐,我是请求……我所说的这些东西,除却墨者,是没有人可以帮忙做出来的,自从墨子逝世之后,无论是在科技研发,还是在学术思想上,墨家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

“何况墨家在国内,只是帮助制作各类工具,这些工具,其他匠人也能做出来,君王将墨者们当作简单的匠人,这是不对的,我心里的墨者,不只是能做出完善的机械,而且是能研发出更先进的机械,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便于百姓,便于国家,若是墨家能够不断的研发出各种有用的东西,各国的君王是否会更加的重视墨家呢?”

“是否会资助墨家,甚至是为墨者提供一个地方,提供原料,提供人手,来让墨者们为自己研发出更先进的东西,来形成对外的科技优势呢?”

“这种先进也不只是在器械上,墨子的成就,在数学,力,光等方面,这种研发,可以是在任何一种领域,哪怕是做出了一个全新的饭菜,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果实,这也是可以的,墨子曾说:学术的意义在于对国家的帮助上。楚墨拿着剑在乡野游荡,齐墨去找贵者辩论,秦墨在秦国担任匠人,怎么样才是对国家最有用的学说呢?”

除却韩非,没有人知道赵括跟墨者们说了什么,他们只知道,墨者们走出学室的时候,显得有些沉默,他们之间原先的那种矛盾,几乎也减少了很多,有几个齐墨离去了,而其余墨者都没有离开,他们就在学室之外住了下来,整日游荡在外,有的伐木,有的打铁,让人完全看不透他们在做什么。

当然,他们三家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在闲暇时日里,还是能听到他们三派在争吵。

马服乡里,各派的学者们互相探讨着,或者一同用食,争吵。儒家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邯郸,浩浩荡荡的儒者们,围绕在一架牛车的周围,荀子不愿意跟这些人一同进去,他让众人先前往马服,只是留下了一个弟子驾车,便慢悠悠的打量着自己的家乡,不急不慢的朝着马服赶去。

荀子对于自己的家乡,还是有着别样的情感,自从他上次离开之后,赵国又变得有些不同了,他看到那些百姓们脸上的笑容,看到了那些酷似秦国的官吏们,正在乡野里忙碌着,这一切,都让荀子那么的开心。他对驾车的弟子说道:“斯……我常因为自己对赵国没有什么贡献而自责,如今,我更是为这件事而愧疚。”

“老师的贡献在于全天下,不只是在赵国。”

“我连为这片生育我的土地都没有能做出什么贡献,又怎么敢提对天下的贡献呢?”荀子摇着头,他忽然说道:“请你记住,我所教授给你的学问,是可以治理天下的学问,一个人知道了更多的道理,他当然能改变自己恶劣的性格,转变为圣人,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有的人只是掌握了治国能力,却并没有去学习任何施展能力的品德,故而贡献少于他所造成的危害……”

“我所说的学习,不只是学习本领,更是一种对自身的弥补,对个体的完善,若是做不到这一点,纵然有再大的学问,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李斯眯着双眼,认真地说道:“老师,我不赞同您的看法。”

“正如您所告诉我的,天下没有拥有无暇的道德的圣人。我所知道的,是有才能的人和没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作用,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没有才能的人却会危害一方,庸碌一生。秦国的应侯范雎,他睚眦必报,为人狠辣,杀掉了很多的人,可是他治理秦国,却做了很多有贡献的事情。”

“比如赵国的郑朱,他倒是一个正直,仁义的君子,可是他却因为没有才能而被应侯所欺,做出了伤害赵国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荀子本身就喜欢质疑的缘故,他并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们质疑自己,故而,他在讲学的时候,与赵括不同,他总是被打断,他的弟子们总是跳出来质疑他的学说,边学边质疑,荀子也不恼怒,认真与他们辩论。荀子听着李斯的言语,也笑着说道:

“范雎为人狠辣,睚眦必报,可是他不会去贪墨钱财,不会去做伤害百姓的事情,没有背叛自己的君主,为秦王举荐了很多的人才,他很厌恶儒家,可是他邀请我前往秦国,就是为了能为秦国拉拢更多的贤才,他做事认真,所做的事情,都能对得起秦王对他的恩宠,你怎么可以用他来举例呢?”

“正如我说的,他自然不是个毫无瑕疵的人,可是在国相的位置上,在属于国相的基本道德上,他是没有什么违背的,若是他贪污,他伤民,害贤,背主,违背了作为国相的道德,那他会有如今的贡献吗?即使有,他造成的危害是否会大于他的贡献呢?”

两人正在辩论着,忽然,荀子看到了远处那些在溪水周围玩闹的孩子们,这让荀子又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荀子是很喜欢孩子的,他朝着那些孩子们招了招手,便有个五六岁模样的孩子谨慎的走了过来,询问道:“老先生,您有什么吩咐呢?”荀子笑呵呵的翻出了一些吃的,递给了他。

“马服乡在哪个方向啊?”

“哦,您已经到马服了,继续往前,走过那个高坡,就能看到学室……学室隔壁就是乡邑……”

“你也是马服人?”

“我是马服子,您还有别的吩咐嘛?”

“马服君的儿子?”荀子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孩子,又伸出手来捏了捏他的脸,赵政急忙后退了一步,捂着脸,恼怒的看着他。

“哈哈哈~~”荀子大笑了起来,对李斯说道:“若是他再年长一些,我真想收下他来当我的弟子。”

李斯看着这个孩子,笑了笑,便继续朝着马服赶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