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1章 西南出海口,恋爱先驱(1 / 2)

建庶人的事刚定下来大半个月,十余骑就进了北平城。

兵部新任尚书张本也急匆匆的进了宫。

乾清宫中,风尘仆仆的李二毛行礼后说道:“陛下,缅甸大安。”

朱瞻基点点头,欣慰的道:“那些土人如何?”

“方大人严令军纪,那些土人也敢和咱们做生意了。后来商队来多了,做生意也是童叟无欺,那些土人都不胜欢喜。咱们收取赋税之时也公道,土人们都拥护大明。那些躲在丛林里的叛逆慢慢的也熬不住了,许多人都被喊话喊了出来投降,方大人认为缅甸已然大安,就派了臣回来。”

“好!”

朱瞻基满意的道:“要想长治久安,杀戮不是办法,要让那些土人感受到大明的诚意,自然会忠心依附,方政深得朕意。”

朱瞻基登基不久就传来捷报,这就是喜事,群臣纷纷道贺。

缅甸一下,大明的西南边境就安稳了,而且间接稳住了时常有土司不安分的云南,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朱瞻基并不只是看到这个,他更看重的却是以缅甸为基点,扩散出去。

“那边可能直通海边?”

这个问题李二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他说道:“陛下,很难,那边的山多,土人部族多,若是从云南往海边大量输送补给的话,臣以为目前尚不可为,损耗太大了。”

群臣顿时对李二毛的印象好到了极点,只觉得这人虽然是知行书院的学生,却识大体,顾大局。

可堪造就啊!

几个类似的眼神交错,隐含微笑。

皇帝和知行书院的关系很复杂,若不是顾忌名声,估摸着他都想挂一个山长的头衔。

这算是学生给山长泼了一盆冷水?

群臣都感受到了朱瞻基身上的冷冽气息,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不想掺和这场“师徒大战”。

朱瞻基目光转动间,淡淡的道:“都散了吧,李二毛留下。”

群臣中有爱好八卦的,好奇心特别强的,顿时觉得心痒难耐,却只能无奈离去。

等人走了之后,朱瞻基处理奏章,李二毛也未见惧色,只是站着,腰杆笔挺。

等奏章处理完之后,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朱瞻基起身走下来,瞟了肤色黑的让人不忍直视的李二毛一眼,说道:“说仔细些。”

李二毛说道:“陛下,那边多山不好修路。多部族,一旦部族反叛,道路随时都有可能被切断,太脆弱了陛下。”

朱瞻基看到他说的坦然,就继续问道:“大明若是在那边谋求一个港口,那你怎么看?”

李二毛胸有成竹的道:“陛下,臣以为港口并不难。臣来时去金陵的江边看过,那些船队却一直在停着。臣以为只需多跑几趟,多运些移民过去,多运些工具过去,陛下,到时候再走陆路配合,在海边建造一座城市并不难。”

朱瞻基点点头,有些意外之喜,就问道:“这是谁的主意?”

说着他盯住了李二毛,目光凌厉。

李二毛没有犹豫,说道:“陛下,这是臣的主意。不过和方大人他们探讨过,臣受益匪浅。”

“学会玲珑做人了?嗯?”

朱瞻基和李二毛错身而过,缓缓踱步,说道:“朕知道方政于战阵而言是一员良将,可他对民生却涉及较少。你想讨好他?”

李二毛摇摇头,回身道:“陛下,臣不敢。当时提及此事时,大家都说路途艰难,臣就建言说了这个法子,但只想到了海路,方大人却说陆路也得走,不能偏废,否则海路一断,那个港口就孤立无援,臣当时后怕不已。”

朱瞻基面色稍霁,说道:“陆路……需要很长的时日去打通,耗费确实是不小,只能是补充,还是要以海路为主。”

“陛下英明。”

这年头走陆路远距离补给就是个灾难,一斤粮食送到地方,路上起码要消耗四五斤粮食,许多还不止。

朱瞻基微微摇头道:“朕英明不英明的不论,你倒是有些官样子了,怎么,此次回来想去做什么?”

李二毛惶然道:“陛下,臣听从陛下的安置。”

这年头哪有官位给你挑三拣四的,你若是挑选了,那就是蹬鼻子上脸,咳咳!以后大抵就到这里了。

朱瞻基心中已经很满意了,对于这个半路出家的学生,他觉得算是意外之喜。

“如此你就去做御史吧。”

……

“杀!”

“杀!”

操场上喊杀声整天,那些学生们握着木枪在奋力的练习着刺杀。

“老师,土豆他们也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