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坐主席台上的“大东林”并不是都那么好说话的——既然是东林大会,那总得有些能装点门面的东林党人吧?比如钱谦益、侯恂、史可程(代表史可法)、左光先(左光斗七弟)、魏藻德、朱之瑜、黄道周、刘宗周、方以智、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黄宗羲、罗大公、纪坤、张煌言、夏允彝、陈子龙、徐孚远等人,他们现在全都汇集到了麟洲岛上的麒麟阁内,当着抚军太子朱慈烺的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而朱大太子则是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好一副虚心纳谏的模样儿。
“……官绅帮着商人避税是本朝多年的陋规,朝廷虽然损失了些税赋,可也不是没有好处。如今东南的文风鼎盛,就是官绅庇商的好处。如果没有商人提供的钱财,不知道有多少举人、秀才要沦为穷酸措大了。
而投献、诡寄之事在东南盛行已久,学而优则富,学而优则贵早就深入人心。上下尊卑,贫贱富贵,大多都由功名而定。如果骤然实行官绅一体纳税,还清田清屯,只怕乱了上下,废了人伦……而且还会大大削弱在乡的士大夫的人力财力,东南大乱,恐怕就在即了!”
正捋着圣诞老人一样的白胡子,眉头大皱,侃侃而谈的老者,就是昔日东林三君之一的左光斗的七弟左光先。
他的八股文章没有哥哥左光斗那么好,苦读到四十多岁才得了举人,大概是对科举考试失去了信心。中举之后的左光先不再继续努力考进士,而是弄了个建宁知县来当。在之后的近二十年中,他主要当地方官,而且还是个相当狠辣的地方官,在缉盗剿匪这方面颇有建树。
不过在长期地方任职的过程中,左光先也深刻感受到了明末社会所存在的尖锐矛盾。
而在长期接触基层的左光先看来,明末社会矛盾的根源并不在朝廷。朝廷一年就收两千万石粮食再加两百多万两银子,能多腐败?
明末社会矛盾的根源,恰恰在于基层的败坏和瓦解!
建夷女真的崛起是因为辽东边军基层的瓦解,辽东本就是军事重镇,一共有二十五卫二州。如果辽军基层不坏,光是这二十五卫就能随时拉出十几万战兵!那有建州女真崛起的可能?
而流贼乱于西北,则是西北边军基层瓦解的结果!和辽东一样,西北也素来是军卫重镇。遍设卫所,广布军户。而流贼军中的骨干,恰恰就是衣食无着的西北边军战士!
不过瓦解的并不仅仅是军户基层。左光先在多年地方任官之后,已经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了士大夫主导的民户基层,也正濒临崩溃。
频发于东南的奴变,很可能就是东南民间瓦解崩溃的先兆!
左光先显得忧心忡忡,他接着往下说:“太子殿下,这几年东南奴变频频,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但是已经有了风雨欲来之势。去年的浙江许都之乱,就有大量的奴仆、贫民参与,险些酿成巨祸,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平定。如果朝廷再以官绅一体纳税和清田、清屯削弱士大夫,只怕士大夫虚弱之后,东南的大乱也就接踵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