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1章 三年平辽,五年定北(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4225 字 11个月前

史可法闻言一笑,捋着胡须,“本官看来,三年可以平辽,五年可以定北!”

五年定北?

这怎么听得那么耳熟?黄得功一愣,才想起来这不是袁崇焕吹过的牛吗?他同情地看着史可法,心说:太子殿下可是英明之主,五年定北的大话可不能瞎说的!

另外,三年平辽是什么意思?是五年定北之后,再加三年平辽?

史可法看了黄得功一眼,胸有成竹:“本官已经有一个三年平辽,五年定北的腹案,这次就说给诸位听了,诸位也帮着参谋一下。”

他这个总督七省军门虽然是空头的,但是这些日子还是尽心尽责的在琢磨北伐平清的大业。而且他身边还有一群熟读兵法的幕僚,帮着他一起瞎琢磨。还真琢磨出一个看着挺不错的北伐之策!

史大总督露出几分得意的笑容,笑道:“本官这些日子翻看史册,发现自古由南平北难,由北定南易。”

这事儿还用看史册?

在场的大军阀们都有点失望——南平北成功的就是本朝太祖朱元璋一个!别人都失败了……

史可法道:“而北平南者,又能分为起于西北者,起于中州者,起于东北者,起于漠北漠南者。其中起于西北者有秦灭楚,隋灭陈,唐灭梁三者,汉朝也是先取关中,而有天下的。起于中州者而有天下的则是西晋、赵宋。起于东北而平天下的没有,但是定中原者则有金朝和如今的东虏,另有契丹也一度入主中原。而起于漠北漠南者则是蒙元。

由此不难发现,在五代之前,多是以西北关中为基而有天下。而五代之后,有中州方有同天下。北宋倾覆之后,东北、漠北、江南三者都可以成为取天下的根本之地。中州和西北反而不再是帝王之乡了!

如今东虏占有东北辽地和漠北漠南草原,三处帝王之乡有其二。而我朝只有江南一处,因此处于下风。

而要扭转不利,那就应该先平辽,后定北……咱们应该跨海征辽!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取金州、复州;一路从海上直捣山海雄关!等全辽平定后,再挥军入关,直取燕云!”

啊!这是军事统计学啊!

史可法这个进士看来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大家都会说北平南易,南定北难。但是有谁真的仔细分析过这个问题?史可法这一分析,情况就很明了。现在北平南的关键已经不是关中和中原了……而是漠北漠南和辽地这两块。

在宋朝以后由辽地出兵,历史上有三次入主中原,其中一次没站稳。

而从漠北漠南出兵,一统天下则是一次。

起于江南而有天下也是一次。

咱大明已经有了江南,那就先取东北,然后由山海关打进来,同时再从东南起兵北伐,南北夹击,这应该很容易吧?

而且明军还可以利用制海权优势,直接打山海关……山海关距离盛京有七百里,距离北京也是七百里。所以清军无论从北京还是从盛京出兵,都必须拖着七百里的后勤线!

只要实际指挥过大军作战,就会知道七百里陆上后勤线的消耗有多大了!

如果用马车运输,七百里的粮食送达率(要留下回程的马料),差不多就在三成左右。

也就是运出一万石,运到前线将士手里的粮食最多只有三千石……这还是没有遭到敌方任何拦截,而且运输人员足够负责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理想数据。

而明军那边,则可以利用水运达到一个很高的送达率——只要不翻船,送达率完全可以达到九成几!

光是比送达率,明军就能立于不败……以克难新军模范师的战斗力,不说打败同样数量的清军,打个平手然后坐下来对峙总没问题吧?

要知道模范军中可没多少马,而清军的八旗兵随随便便都是一人双马!

所以两军一旦在山海关一带对峙,清军的后勤压力足够让多尔衮吐血……

这下黄得功算是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