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引狼入室之计(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3554 字 11个月前

“什么?巴拉王国,老佛国,亚齐国和霹雳国被明国打了,要额们大顺发兵去救?这不是引狼入室么?他们不知道缅甸国是怎么没了的?额看他们这几个国不是傻了呆了,就是在使什么诡计!”

正在胡说八道的是大顺皇太孙李继成,这小子年岁不大,才二十出头。但本事却不小,已经在陕西战场上崭露过头角,率领着模仿明军的新军建立的少年府兵队和吴三桂指挥的军队多次交手,而且胜多败少!

不过这小子惹祸的本事和他的打仗的本事差不多大,在陕西打仗的时候就仗着自己是皇太孙,还打了几场胜仗,所以不把刘宗敏、李定国、袁宗第、刘芳亮这些老王放在眼里。还在背后嘲讽他们几个打仗的手艺太潮,根本不会指挥新式军队。这话虽然没说错,这一批开国的王爷的确有点落伍,跟不上时代了,但是说出来也太得罪人了!

大顺可不是皇帝独裁的体制,而是八王议政。议政八王如果都被他惹毛了,他的太孙也就干不下去了。

所以太子李来亨不敢把他留在陕西前线,也不敢留他在朝中惹事,干脆把他打发到缅甸总督军务了。

到了缅甸之后,李继成可就没人管得住了,所以说起话来更没分寸,现在居然说堂堂的大顺上国,仁义天朝是大灰狼……这话要是给皇爷李过听见了,李继成的太孙之位指不定都没了!

李继成不必李来亨,李来亨这个太子名义上是三代,但其实是开国功臣,和那些老王们一起打江山的,所以地位非常稳固。

而李继成这个大顺四代是真正的小字辈,在老王们眼里就是个不懂事的晚辈。而那些小王也不见得服他,因为李来亨的儿子很多,李继成虽然是长子,但是他妈死得早,而李来亨在李继成的亲妈死后又续了弦,娶了秦王孙可望的女儿为妃。李来亨和孙可望的女儿感情不错,两共育三子三女……

“太孙!”年纪比李继成大不了太多,但是看着却非常沉稳的宋献策之子宋耀文连忙提醒道,“您要谨言慎行啊!现在已经有不少老王对您不满了,皇爷他老人家也……”

议政诸王对李继成的不满是不会造成这位太孙殿下垮台的,因为李继成是太孙而不是太子。现在李过都没死,李来亨的太子都不知道要当到猴年马月,什么时候才轮到李继成?所以议政诸王也就是不满,不会真的发力把李继成换下去。

但是李过对李继成的不满就是一个问题了!

而且李过的不满也不是因为李继成的跋扈,而是因为李继成认为均田制和府兵制都已经落伍,甚至有沦为弊政的苗头。

前者由于缺少可均的良田,又有太多的府兵需要土地,所以已经演变成了府兵户夺取民户土地的制度了。常见的情况是将民户的好田均给府兵户,然后再把坡地、梯田均给民户,或者干脆用云南甚至缅甸的土地补偿失地的四川农户——从四川迁移去云南、缅甸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派给农户的都是荒地甚至林地,需要投资开发才能变成良田。

而绝大部分的大顺农民都攒不出移民和开拓的资本,也没有地方可以借贷,因此只能在本乡当佃农过活。只有一小部分得到大顺朝廷和诸王府的资助,才得以移居缅甸的阿瓦、沙廉两府。

至于府兵制,也因为上番时间太长、份地数目不足和朝廷的补贴太少遇上了困难,日子越过越穷,服役时候的士气也越来越低。

更让李继成感到不满的是,府兵内部的固化日益严重,不仅是阶级固化,而且还有太多把持高位的“老人”没有办法退出,从而挡了新人的路。这事儿和大顺的“利出一孔”有关,除了当兵,也没别的出路可以给那帮“老兵老将”。

另外,大顺军中也没有办法实行遭人恨的末位淘汰制和“997”——府兵怎么淘汰?没收土地还是让儿子来接班?而且府兵是寓兵于农的,武艺在家就练好了,不需要在军营里面的临时抱佛脚苦练。所以也就没有“997”的传统,而且府兵不支饷,也就没有激励士兵苦练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