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卫军继承法啊!这群祸国殃民的逆贼……”
朱耀飞忍不住都开骂了!
他早二百年就知道这帮童军近卫军不是什么好人……只是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军队战斗力太有保证,这才下决心大办的。
朱慈烺当年大办童军近卫军的时候,也没条件搞义务教育,当然也就没有搞义务兵役制的可能——没有义务教育,又不平分土地,顶多就是拿绳捆人的“义务兵役制”,有个毛战斗力啊?
而且朱慈烺建立的世界帝国非常辽阔,需要往世界各地派兵,和当年的大英帝国差不多。同时大明本土又比较安全,不需要大量可以迅速动员的义务兵,有个几十万募兵(包括十万左右的精锐近卫军)就足够震慑四方了。
所以保持少量特别精锐,可以快速布署,而且可以长期驻扎海外执行作战任务的近卫军,是必须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而在大办童军近卫军的时候,朱慈烺就留了后手。他同时也努力栽培了贵族军官团。而且还禁止童军近卫军出身的军官回炉去管近卫军,以避免官兵一体,形成团体……
可惜朱慈烺当年的安排,却被不肖子孙朱伯濂给破坏了!
在他打破了童军出身不得担任近卫军官的铁律之后,近卫军的团体就开始形成。
与此同时,由于一代代的退役近卫军官兵要么在应天府落籍为民,要么去各地考官谋职,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近卫军的外围集团。这个近卫军的外围集团成员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有比较强的“国人意识”,且热衷政治和为官。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不上不下的中层集群。
稍后,更让朱耀飞火大的事情又出现在了《大明通史》当中。
那位被近卫军推上台的武威皇帝朱先灞,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这帮狂暴的近卫军,也拿应天府内那群“近卫学生”(退役近卫军家庭出身)没什么办法。只好搬出了老祖宗的办法——联姻睡服,挑选了一位近卫军家庭出身的皇后,又选了一位同样出自近卫军家庭的皇贵妃(两人都是金陵女大学生),希望依靠她们去安抚近卫军和近卫军的外围集团。
而这一后一妃倒是尽心辅,也算是贤妻。但她们俩也渐渐把持了朝政,把皇帝朱靖垒给架空了,大明帝国就此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女权时代。
不过女主秉政在朱耀飞看来不是问题——皇帝是投胎投出来的,能力不足也没办法,还不许找个能力强一点的皇后来辅佐?
真正让朱耀飞火大的是朱先灞的一后一妃有不少进步思想!这其实也是朱慈烺自己埋得雷,他给后世的朱家帝王定了“考试选妃(后)”和“女大教育”的祖制。所以选出来的后妃都是女知识分子啊!思想当然比较进步了……
童军近卫军体制在朱先灞的两个后妃看来既落后又危险——她们虽然出身近卫军外围集群,但并不等于认同近卫军的体制。在她们看来,军校培养的军官加上义务兵才是国家安全的保证。
所以在她们俩辅政之后,就开始结束童军近卫军体制。当然了,因为她们管理的国家还拥有较强的财力。所以可以让这场改革变得比较平稳。
首先,大明朝廷停止了童军招募,改为在边疆军镇招募相同数量的“公费生”去应天府念中学……如果他们成绩优异,就可以由国家出资,让他们一路上升,直到大学毕业。
其次,大明朝廷开始从近卫军和普通新军当中选拔职业军人——就是义务兵制下陆军的骨干,包括军官和士官,因为近卫军的素质远高于普通的新军,因此入选的比例极高。对于近卫军官兵而言,绝对是一次晋升的机会。
第三,落选的近卫军、新军官兵都能得到丰厚的退伍金和职业训练的机会,或者由国家出钱送他们一家去新大陆、南大陆定居。总之,还是有出路的。
“可近卫军再怎么样,也是皇家的私兵!”朱耀飞看得都快流眼泪了,只是哀叹道,“义务兵是来自民众……更容易闹革命啊!而且大批的近卫军官兵都变成了大陆军的骨干,这些人换了衙门,就不激进不好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