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捧得太高了(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5462 字 6个月前

热热闹闹,将新娘子接了过来,按照汉家仪式,拜了天地,送入早就准备好的洞房。

宋庠一直在默默注视着,马涛笑得像个傻瓜……他确实该笑,宋庠知道这小子的情况,他是蜀中眉州人,家里头只有一个老母,靠着给人织丝绸过日子。

后来从军,又被北调,参加横山大战,后来致残,不得不离开军中……他的经历和很多大兵差不多。

按照以往的经验,受伤致残,没钱没权,要么回家,和母亲相依为命,干不了重活,娶不起媳妇,憋憋屈屈,最后贫病而死,默默无闻。

武夫贱命,没什么了不起的,几千年了,不就是这样。

历来受了伤,残疾了,废了,也就没用了,朝廷甚至懒得多费心思,因为他们就算想拿着刀枪,占山为王都做不到。

在一个废人身上浪费金钱,实在是无聊!

身居高位,如果做不到视生命为草芥,就别想掌握好权力!

宋庠见得太多了,他虽然未必亲自下手,但是已经能做到面不改色,无动于衷了。

仿佛这一切都是自然之理。

但是和马涛接触的一些日子,宋庠竟然渐渐改变了一些看法。

比如马涛他很聪明,早年读过一些私塾,认识一点字,他本不是王家军体系,只是后来听说军中有扫盲班,便一头扎进去,用心苦学,很快就比其他老兵认识的字更多,他心里灵巧,学算学,写公文,记账,估价,征税,这套东西学得都比别人快。

假如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小小年纪,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没准在这个年纪,已经蟾宫折桂,成为人人羡慕的进士。

没有人的成功是侥幸的。

宋庠三元及第,他也是靠着苦读换来的,一路过关斩将,付出了多少代价。在这之前,宋庠都觉得,他的一切都是应得的。

可是直到和马涛这些老兵接触,他终于觉察到了,自己是何等幸运!

苦是苦了点,可家中有几千卷藏书,想看什么有什么,又认识了许多名士,从小便可以向他们求教,诗词歌赋,道德文章,只要自己想学,就有人愿意教。方向目标摆在那里,资源人脉放在手边,只要努力就够了。

大多数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买不起书,结实不了名士,甚至父母长辈也不认为他们有天赋,没有足够的投入,放任自流,错过了发蒙的时机,又错过了苦读的机会,等到长大了,后悔了,一切都晚了……

有许多先天的不公平,根本不是靠着努力和勤奋就能改变的。

宋相公没有因此就变得同情弱者,正义感爆棚,但他至少理解了下层人的难处,就算他们是一颗饱满的种子,也缺少足够肥沃的土壤,健康茁壮成长……不过如果一切顺利,马涛的后代,就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老兵变成了税官,虽然在朝廷大员看来,他们还是微末小吏,但至少挤进了官僚队伍,一年能有一百多贯的俸禄,加上福利和灰色收入,马涛的下一代想要读书,就买得起书,念得起私塾,甚至能去名师门下求学。

只要脑子够聪明,足够努力,或许二十年后,马家也能改换门庭,从此成为人上人。

这种婚礼,宋庠本想接受新人磕头之后,就立刻离开,想的多了,却不急着走了。他注意着前来道贺的士兵袍泽。

许多人都和马涛一起并肩作战过。

大家喝着酒,大嚼着牛羊肉,眼睛里充满了光彩。

他们高谈阔论,全都是未来如何如何……马涛就是一个榜样,不是东华门外唱名的文曲星,不是那种高不可攀的榜样。

而是触手可及的!

只要他们作战勇敢一些,做不了小吏,也能分到田产牧场,有了钱,就能娶媳妇,生孩子,送孩子读书学习,或许他们跟那些书香门第没法比,双方的起跑线完全不同,但是他们毕竟能下场参赛了,哪怕注定失败也没有什么,总有一两个幸运的能脱颖而出,毕竟能参赛就是胜利,有太多人连进场的资格都没有!

从大家的眼神当中,宋庠读到了一种东西,叫做“希望”!

大家伙都充满了斗志,已经离开军中的伤残老兵,知道他们没有被抛弃,没有因为受伤就废了!

他们还有机会,甚至能过得更好!

身在军中的,盼着立下更多的功劳,拿到更多的土地赏赐,日后过上比马涛还潇洒的日子。

宋庠从每一张酒桌走过,他渐渐想到了一件事。

商鞅变法。

耕战立国!

大秦的虎狼之师,不就是这么来的!

赏罚分明,令人心服口服。

所有的老兵,对王宁安都是交口称赞,敬若神明。

宋庠毫不怀疑,如果王宁安下令他们去死,至少会有一半人领命,连眉头都不皱!

好可怕的王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