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晧然在京城有着诸多的同年、旧属和门生,在得知林晧然做出这么大的政绩后,已然开始期待着林晧然还朝,早日将六部侍郎收于囊中。
南京城,却是另一番光景。
相对于位居大明之北的京城,南京城却是先一步得知消息:巡盐钦差左副都御史林晧然调动松江卫和镇海卫连夜登崇明岛偷袭盐枭窝点,截获由海口进来的走私盐船,一共缴获食盐一万石。
在一万石私盐被缴获的消息传来,令到整个南京城当即如丧考妣,特别是对南京的一些勋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
明朝创立之时,朱元璋秉着不立异姓王的原则,在南京一共册封了6个国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鄂国公常遇春。
只是胡惟庸案发,韩国公爵位被废,宋国公冯胜受蓝玉案牵连,冯胜被赐死,爵位被废除,故而南京城只剩下4位国公。
鄂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改封郑国公,死后被判定为蓝玉党,致使开国公的爵位受到波及,其侄子常继祖爵位被削。
卫国公邓愈之子申国公邓镇受胡惟庸党牵连,被赐死,爵位被削。
到了建文朝之时,南京仅剩下魏国公和曹国公两位国公。
曹国公李文忠成功避开了太祖时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其子李景隆成功世袭曹国公,曹国公府更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由于魏国公跟朱棣结亲,魏国公徐辉祖的姐姐便是朱棣的正妃,即后来的仁孝文皇后,魏国公一脉无疑要受到猜疑。
正是如此,曹国公李景隆被任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建文帝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在靖难之役时,李景隆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前后丧师数十万,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
很多官员上疏弹劾李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应予诛杀”,黄子澄惭愤不已,向皇上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对此一概不听。
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城下,李景隆却是选择“变节”。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致使南京失守,史称“金川门之变”。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李景隆列于群臣之首,令到曹国公府登峰造极。
次年,李景隆受到文官和勋贵连番弹劾,朱棣将他以及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抄没其家产,削爵圈禁,黯然去世。
至此,南京开国六位国公被废掉五位,仅剩下魏国公一脉。
令人感到微微讽刺的是,魏国公徐辉祖不肯迎接朱棣,被下狱审问。他由始至终都没有推戴朱棣称帝,最终朱棣勒令徐辉祖返回私宅,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
不过魏国公一脉有着徐国公一脉的帮衬,加上徐皇后求情,其子徐钦这才恢复世袭魏国公的爵位,不然魏国公这一脉同样凋零。
时间悄然来到了嘉靖朝,嘉靖深陷大礼仪的争端。
重臣郭勋组织编写了一本《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俗称:大明英烈传),书里描述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带领开国功臣们艰苦创立大明的故事。
嘉靖十一年四月,嘉靖帝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以不能淡薄了功臣为由,寻找开国功臣的后代予以封赏:今皇上以开国元勋子孙宜与国同休,诏封常之后玄成怀远侯,李之后性临淮侯,邓之后继坤定远侯,汤之后贤灵壁侯。
正是如此,常复的孙子常元振被封为怀远侯,恢复了世袭;邓愈的后代邓镇坤被封为定远侯,恢复了世袭;李景隆的后代李性封临淮侯,恢复世袭。
魏国公府,这个南京城底蕴最深厚的府邸显得灯火通明。
魏国公徐鹏举将临淮侯李沂和定远侯邓继坤“二个小弟”叫了过来,三个人坐在书房中,显得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