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神色很是激动,他比李鸿基还激动。
作为一个读书人,曾经立志要科举入仕,为民请命,一展抱负。但眼下的朝局与发展,让他这个读书人深为失望与痛心。
李鸿基看着宋献策与李锦,神色迟疑,道:“连闯王都失败了吗?我们能成吗?”
所谓的“闯王”就是高迎祥了,这位蹦跶的太快,当年官军三路大军入陕西,甚至还有禁军统领曹变蛟的一路,极短的时间扑灭了高迎祥,这给了这些漏网之鱼一个很深的恐惧印象。
宋献策见李鸿基动心,立即就道:“黄来,咱们这些年的事情也不是白做的。陕西巡抚的‘农庄策’早就激怒了不知道多少人,只要咱们稍稍言语相激,必然成势!朝廷国库空虚,昏君为此不得不裁军,只要我们撑住一两年,大事可期!”
李鸿基这些人在这几年虽然东躲西藏,战战兢兢,但也不是就放弃了,他们做了很多事情!
李鸿基自也不甘于平凡,一辈子是通缉犯,他看着宋献策,李锦,神色肃容,沉声道:“好,举事就在今夜!先占通德县,然后转向去陕北!只要声势足够大,官军调集的军队必然更多,现在国库空虚,地方灾情若火,朝廷必然两难,撑住他两年,整个陕西都将是我们的!”
“不止是陕西!”
宋献策目光闪烁,道:“现在的大明就像一个纸糊的大殿,外表看着华丽,只要推倒一根柱子,整个大殿都会轰然倒塌,最重要的是,想要推倒柱子的人,不止我们一个人,满天下到处都是!”
李锦听着两人的对话,神情兴奋,道:“没错。现在处处都是民变,身后都是那些大户,读书人指使的,如果我们成势,肯定会有很多人给钱给粮……”
李鸿基脸上相当坚毅,看着宋献策道:“那粮食还在县里?”
宋献策面上从容镇定,道:“还在,明天运走。听说巡抚衙门已经透出风声,农庄的范围要扩大,通德县也包括在内,到时候,地,粮食都不是我们的了,只给一点口粮,保证饿不死就行了……”
李鸿基会意,赤着上身,目光冷峻,道:“先将消息散播出去,通知我们的人,今晚就行事!到时候,整个陕北都将大乱!”
“好!”宋献策与李锦相当痛快的答应,两人脸色兴奋,胸口起伏。
这一天,他们等待的太久了!
实则上,陕西一直不平静,暗潮涌动,李邦华的“农庄策”还在摸索阶段,这对整个陕西的士绅以及百姓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更何况后面还有重新丈量田亩,登记户口以及再分配等等。
满桂的骑兵已经在西安,离这里数百里,陕西正在推动“军改”,不止正规军在裁兵,总督府的府兵也在调整,进行“军民融合”以减少负担。
通德县不大不小,但远离西安,又靠近四川,属于两管两不管两难管之地。
入夜,一丝微风在流动,却没有带来丝毫的凉意,反而越发燥热。
陶府。
陶员外今年六十多,却依旧有四十岁的面容,整个人胖的不像话,满脸油腻,笑起来眯着小眼睛,如同弥勒佛般。
陶家在通德县算是大户,往前三代都有人入仕,他十六岁的小儿子如今也在西安府学里,传闻学问极好,很得师长看重,准备推荐他去京城考政院。
现在政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知道政院的院长由皇帝兼任,那进去就算是天子门生,那前途还能了得?在这偏僻小县,陶家还不是横行?
陶家有良田千亩,铺子数十,家资丰厚,在通德县甚至是附近都首屈一指,备受尊重。
但是,朝廷的“按亩纳粮”,戳中了陶家的要害。他们陶家从来没有交过税,现在居然要交税了!
陶员外如大部分人一样,坚决不交,一粒都不给!
凭什么,我陶家辛苦数代积累的家资,凭什么给朝廷,就算是我倒了扔了,别人也休想捡,那是我的肉,我的命!
陶家大院,陶员外坐在凉亭内,四周都是冰块,手里撕扯着一只鸡,血盆大口扑上去咬了一口,咀嚼半天,又喝了一大碗凉水,这才语气淡淡的道:“都办好了?”
他身后站在一个瘦高的读书人,一看就是西席打扮,微笑着道:“都办好了,到时候他们闯进陶家,放几把火,运走一些糠末,事情就成了。”
陶员外又狠狠的啃了一口,又好半晌,脸色漠然的道:“现在糠末也是精米价,不要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