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历阳蓄甲(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4218 字 6个月前

本身既是台辅执政,又是相当一部分豫州乡宗所仰仗的首领,在公在私,褚翜都有太多需要权衡的地方。

身在他这样一个位置,必须要有面面俱到的能力,比如眼下甚至就连他的堂弟褚季野都指责他作为台辅执政,在郗鉴这件事情上处理的不对。可是他又能怎么办?

公事上,方伯私相授受的恶事屡屡发生,使得中枢权威荡然无存。私事上,不乏豫州乡人想要归乡经营,淮南那里却多作掣肘,尤其沈维周执于厉法勒人,完全没有一点情面可讲。

身为一个台辅,褚翜已经是不乏失职,作为乡伦首领,同样要承受众多不得志的乡人指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连从容退去都不能,因为就算他大度放权,接手他权柄的人也绝不会有相忍的心肠。与其公器付人而自身随波逐流,他还不如迎难而上打拼出一块立足之地。

就像这一次的徐州权位交接,沈维周甚至连试都懒得试。而事实上,就在前一段时间还不乏豫州乡众前来游说褚翜,希望他在这方面不要施加阻挠,以期与淮南关系稍作缓和,铺垫乡众北归的道路,而褚翜对此也是保有一定幻想的,然而事实还是给了他一个极大的讽刺。

台臣们私下里不去拜会郗鉴,但这种私情交际其实又哪里是褚翜能够控制得了的。正是因为过往这段时间大量的吴人被清扫出去,使得台臣主体便成了青徐豫兖等地人家,而因为徐州权位私相授受的问题,使得各方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了损失。

所以,冷落郗鉴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决定,而不是哪一个人的主张。

当然这件事当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罪魁祸首,那就是眼下正在广陵的沈维周,但欺软怕硬人之天性,面对这种形式,真正在位的台辅都还没有明确流露态度要进行声讨,谁又敢贸贸然向沈氏瞪眼。所以这当中积攒下的怨气,自然加倍向郗鉴倾泻而去。

“徐州事务,关乎各方,非你能论。季野你也不必再多作分心旁顾,这段时间认真挑选旧好佐员,开春之后,先往宣城赴任。年关之际,我将会提议宣城王出领左卫,提防石头,有此呼应,宣城诸多事务你也能尽快入手。”

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台辅们也渐渐不再指定什么虚妄的大目标,而是专注于眼下,像是此前的整顿台城、清扫在畿吴人势力,都是这种思路的产物。

此前褚季野出掌会稽,控制吴中腹心,理论上看起来算是不错的安排,但实际上能够发挥出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吴会之地最精华所在还非甲兵,而是钱粮,但是沈氏等吴人多年来的经营,藏富于民,使得无论什么人就任吴会,只要不能获得吴人的认可,便很难插手最核心的钱粮调度。

所以与其再将褚季野安排在会稽强求一个名分,实际却只能做些缉捕乡野匪徒的琐事,还不如放弃这一块鸡肋,用在更实际的位置上。

眼下建康的形势,实际是褚翜与诸葛恢双头执政,各自拥有一批拥趸。双方也是以建康为界而左右各自布置,蔡谟因此前妄论颇损声誉,因此被安排去了晋陵,京府的刘超同样是琅琊人,诸葛恢的儿子诸葛甝以琅琊长史而掌管侨郡事务。

建康以东多被青徐人家占据,那么褚翜自然要重点经营建康以西,将褚季野召回安置在宣城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布置。周谟代替卫崇出任护军,以石头城为中心开始大力整顿宿卫。

原本历阳的庾翼也是一股值得倚重的力量,可是此前庾冰的自作主张令得台辅们陷入极大被动,各方都极为不满。而褚翜作为执掌局面的人,就算有心缓和关系,但却不得不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所以干脆将原本庾翼手中的宣城收回来,由自家掌握在手。

对于堂兄的安排,褚季野不置可否。大概是因为不在时位,他多多少少还存有一些理想情怀,觉得眼下最重要还是内外通力合作光复晋祚为主。

在这方面他是比较羡慕旧友杜赫,能够从于所愿显迹江北,而他既然承惠于家族,这种时刻也就难得自由,要为家族所缚,对于堂兄的安排没有拒绝的余地。

“有一件事,我也要向你先作通声。来年台中针对吏务还会有更严监察,届时会有巡使走访乃至常驻郡中,严察政务,失职者即刻解职论罪。这一次将由京府刘世瑜主持,他是一个怎样人,也不须我再多言。到时候,你自己要记得检点。还有随员拣选方面,应以德行为先,待到各县出缺,即刻补缺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