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沈大将军的大度相比起来,薛涛越发感觉到自己这种乡地之计当先的想法实在太狭隘,不免因此更觉自惭:“乡困确是实际,我等乡众也不敢因方寸安危而求阻王师大进关中之计。大将军垂恩关照,我等乡众必铭记此德,无奈乡土困乏难为重献,愿将此中利得毕奉行台,以求能得助一二王事疾用!”
这都是应有之义。
听到薛涛的表态,沈哲子便笑起来:“薛君何必妄自菲薄,若能得你才力相助,于我而言更胜物助良多。”
这些年来,沈哲子打过交道的人也有不少,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对薛涛这个人品性如何也大体有所了解。若是言之忠义坚贞,大公无私,这也实在过誉,但其人又不是单纯的那种豪武军头,于道德操守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
这是一个非常纠结的人,体现在行为诉求上便也非常复杂。一味的以名爵利好相诱,也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但若说仅仅只是吹捧夸赞,欺之以方,又难免忽略其人务实的一面。
这么说似乎显得薛涛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想要名利兼得,但其实其人在这两方面需求都不算太大,也谈不上欲壑难填。只要摸准其人脾性脉络,反而要比单纯的武豪乡宗更加方便的抚定解决。
接下来的谈话氛围便一直很融洽,沈大将军以其宽宏雅量并谈吐素养,令得薛涛大感折服。虽不至于纳头便拜,但也是发自肺腑的认为沈大将军的确是无愧时誉盛赞。
沈哲子对薛涛也是颇为礼待,河东薛氏可以说是区域内最具代表性、势力也最强的武宗门户,若能得以妥善解决,对于日后地方的安抚与整顿都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因此他索性推掉了午后所有的拜访应酬,倾谈至夜又将薛涛留下晚餐。
行台在礼法方面也没有太过森严的规令,晚宴时除了薛涛这个客人之外,沈哲子又将行台一些官员将领们召来,向他们郑重介绍薛涛其人。
汾阴薛氏乃是西征关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地方,行台一众属员们虽然此前没有见过薛涛,但这段时间围绕其人也都多有讨论。
此时眼见其人已成大将军座上宾,且以参谋祭酒的临时职务入事大将军府,言谈之间更是难掩对大将军的仰慕,众人也都心领神会,顺着大将军的心意对薛涛多有夸赞。
甚至包括此前力争要率奋武军进入汾阴将薛氏路障斩首铲除的萧元东,这会儿都不见厉态,凑在薛涛席间热情探讨与杂胡作战的战术方略。
这一夜自是宾主尽欢,薛涛也真切感受到沈大将军并整个行台对他所释放的善意,更加觉得自己今次入拜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此前他不敢轻易来见,还有一点担忧,就是因为自家并非世族显宗,又多闻江东看重门第时誉,担心会遭到羞辱贬低。可是如今看来,实在是他想多了,江东朝廷如何他还不知,最起码洛阳行台并没有因他门第而有看轻,表现出了对他足够的礼遇重视。
也正因此,薛涛颇有投桃报李之心,以回应沈大将军对他释放的认可与善意,当天夜里便直接住在了行台为他安排的馆舍中。到了第二天,更是积极主动的以参谋祭酒的身份加入到整个西征计划的筹备中。
在看到行台所组织起来的这个庞大参谋团队,薛涛也是大感诧异。这参谋团队中诸多郡县乡境时流,甚至不乏薛涛的亲故旧识。
而整个西征攻略的筹划也已经将近完成,除了各种周全且细致入微的资讯之外,就连各种作战方案都准备了多套,涉及各种各样的军情应变。
薛涛在叹为观止之余,也难免感到窘迫,他是真的想尽一份力,但似乎又无处发力。在思忖权衡良久之后,他终于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在他汾阴乡境中设立一个辎重大营,作为转存军资物用的一个中转站,这样可以大规模的缩短各种后勤物用调度的周期。
在此之前,薛涛是绝不敢动念主动将王师招揽入乡境的。可是在进入行台后,方方面面的见闻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汾阴作为中转枢纽的位置,就算王师眼下不重视,但是随着战事进展,也必会成为一个当然之选,他是无力阻止的。
他如今主动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也只是将一个必然要发生的事情稍作提前,也算是向行台一种善意的释放。
王师入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乡土间的秩序,但也可以说是给乡土的安全再施加一层保障。而且从这些军务计划和沈大将军的态度来看,王师也并非急于短期内掌控河东,通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也能让乡土得以更加平稳的过渡。
另有一点私心算计那就是,若是今次王师西征顺利,他们薛氏也不可能再独守乡土自足。借由这个机会,将整个家族导入行台统序之下,对于他们薛家而言也是一个自然且务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