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池作为出兵酬劳?士匄进步了啊!
以前,士匄就是一副吕武出兵救援属于理所当然的态度,不仅把自己当成了老大哥,剥削和压榨起小弟也是竭尽所能。
当时的范国真的够资格当汉国的老大哥吗?从声势上去看,源于吕武的低调,范国在跟楚国较量,好像范国的声势是比汉国更强一些。
真的计算各方各面的实力,范国哪有汉国的强大?需要大约五个范国才能有一个汉国的实力。
所谓的五个范国才有一个汉国的实力,不单纯是比拼人口和军事实力,需要将生产力算进去。
说到生产力,其它区域不太清楚,在“东方世界”这一边的话,无疑是汉国处在领先地位。
汉国大肆建设了水利工程,又搞了肥料灌溉的法子,其它诸侯国一亩能产出一石,汉国这边至少是三石起步。
有了肥料灌溉还带来了一个新的改变!
耕作的话,其实有轮耕的规矩,也就是一块地耕作几年又休耕几年,好让那一块地恢复“地力”这么一种玩意。
有了肥料之后,土地的“地力”可以人工增肥,前几年不但会增加粮食的产出,休耕也成了一种非必要。
肥料是什么?以当前的技术,能做到的就是收集各种粪便施肥咯。
粮食的产出只是一方面,因为吕武极度重视“奇技淫巧”的关系,汉国对工匠的培养可谓是竭尽全力,不但在工业产能方面得到加强,各种有用没用的东西也是层出不穷。
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需要干些什么?
要是时代走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是“以商强国”啦。
在封建时代,国家的强大首先需要粮食的产出得到保证,进而需要到各种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好用的工具来增加粮食的产量。有足够的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爆炸又保证口粮,想不强大都难。
呃……也许也不一定?毕竟,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那种过亿人口被几百万人口打趴下并死死压住进行统治的例子。
以大概率来说,只要不是烂到一定程度,智能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前,人口多就会代表强大。
说白了就是:人多力量大!
用经济的说法:人口红利。
只要吕武能搞出一套靠谱的医疗体系,汉国必定会迎来人口大爆炸的时代,再加上汉国远比其它诸侯国更高效的产出,一统天下舍汉国其谁?
所以了,吕武真的不想搞什么结盟,哪怕是能够用结盟来搞一些花样,还是不想背上悖盟的坏名声。
大家不是盟友,打你也就打你了,顶多就是再找一个过得去的理由。
成为盟友之后的某天再攻打,有再好的理由也无法抹去悖盟的事实。
说到了联合出兵攻打楚国,士匄一下子就“忘记”了结盟的事情,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吕武愿意出动多少军队了。
“汉王可出兵几多?”士匄问道。
中行吴和韩起注视着吕武,等待一个答案。
吕武假装沉吟了一下下,说道:“可出一‘军’、两万骑。”
以汉军的编制,一个军团再加上两万骑兵,数量绝对不能说是少了。
现在不是汉国面临实际威胁,出兵帮助范国而已,很够意思啦。
士匄皱眉说道:“仅‘新田’便可使汉国出兵一‘军’,余下诸城邑不抵一‘旅’、一‘师’之力?”
“我之一‘军’可抵楚军十万之数。”吕武说得霸气。
以前的晋军,一个“军”就能够压着五万楚军胖揍。这个是一种真实的事实。
各家从晋国分家而出,一开始范国的一个“军”也能压着五六万楚军在打,随着战争进行越来越久,战斗力的优势一再丧失,当前一个范国的“军”也就能扛住四万左右的楚军。
士匄明显的一阵愕然,好像是难以置信,又像是不服气,问道:“果真?”
这话问的。
吕武要出动的那一个“军”,里面常备军就占了一个“师”又一个“旅”,其余算是汉国的二线部队,说是二线部队,问题是在战斗力上面跟之前的晋军对比,好像是能强那么一点点?
这个“强”是从兵源年龄、体格到训练度和装备层次的强。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哪怕是以前的晋军,还能少了白发苍苍或是年少的士兵吗?不可能的。
汉国有了自己的制度,征召士兵可以优而选之,大多以二十岁到三十岁为征召对象,还能专门选择以“徒”或“羡”为征召目标。
以前,晋国的“士”、“徒”和“羡”是一种在家自己练的方式。
轮到汉国这边,每年至少有一个月是大家集中在一块训练,排兵布阵一练再练,默契才不是各自练自己的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