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长广李家(1 / 2)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3835 字 6个月前

“我们要主动过去?”李坛该说是一个比较年轻英俊的青年。他是李家的嫡长子,本身接受着相对良好的教育,却是因为这样颇有些傲气:“不过是一个新兴的部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父亲何必过多重视。”

日头正盛,照射到护城沟渠,反射在本夯土城墙,两个身穿晋人喜爱的宽大衣袖站立在约有二丈的土城墙之上,他们是一个中年一个青年。

微风在吹,远处麦田里面起了波浪,风势到处,青萌的麦秆一排排地低头。

不存在什么多余的树木,有的就是提供灌溉的一条笔直的溪水,却是不知道李家为了这一套灌溉所需,动用了多少人力,又花了多少的时间。

李明之已经四十四岁,他从幼年到这样的年纪,经历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因为中原局势变幻无常,他当过晋国的子民,经历过汉国(前赵)对晋人的肆意屠宰,又度过了赵国(后赵)相对温和的时期。

说后赵对待晋人温和,那是在石勒的时候了,当时张宾还活着,尽管羯人残暴,可石勒听从了张宾的建议,相对优待晋人中的士人,或是收税,或是吸纳晋人中的佼佼者为朝廷效力,连带对普通的晋人至少不像现在这么肆意杀戮。

“年景不一样了。”李明之那双眼眸里有着略略的浑浊,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羯人对晋人的温和随着扬州之战已经结束……”

其实,石虎先称帝,在“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既定规则下,等于是直接与晋国朝廷成为敌对。后来,石虎又在一些文臣的劝说下改称天王,但石虎领导下的赵国与晋国的关系根本没有改善。

“当今天王登位,从未将我等晋人当做人看。如此,为父才从堂堂的一县县长,成为乡野村夫。”李明之有太多的故事,是年轻气盛的李坛听得觉得不耐烦的故事。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高气傲,可现在根本就容不得晋人存在心高气傲这种情绪:“汉部新兴,若是灭亡在上一次的征讨也便罢了。他们撑了下来,朝廷不会为了汉部大动干戈。要是汉部有派人前往襄国活动,刘彦必然成为新任郡守。”

都是能猜出来的过程,有太多的胡人都是这么当官的,干掉了弱小的对手,派人前去襄国上表臣服,然后大肆挥金撒帛,不出意外绝对能够达到目的。这也是朝廷控制地方的手段,鼓励地方胡人强族互相残杀,那些人杀得越狠,朝廷就越好统治地方。另一个手段是,一旦要对外用兵,地方上的任何家族都需要出人。两个方法都是“减丁之法”,听闻是出自张宾之谋。

“不算被杀得鸡犬不留的不其城,汉部已经占领柜县和计斤县,不会再向其余县城动手了。”李明之的目光在坞堡内的各部来回扫视:“汉部解除了外部的威胁,目光必然转到周边。我们离汉部选定的栖息地太近了,只能主动示好。”

就是这点李坛才不服气的,他们有防御完好的坞堡,有数千的庄户,能集结起一支不弱的武装。过去,他们不止一次遭受到胡人的进攻,屡次都能依靠完善的防御工事支撑下来,从未有一股胡人可以进入到李家的坞堡,李坛相信哪怕是汉部来攻,亦是奈何不得李家。

“父亲,胡人……不可靠。”李坛那张年轻的脸上还没有续须,他带着深切的怀疑:“我们不与之交恶便可,何必讨好?哪怕是汉部来攻,我们挡下的胡人还少吗?”

李明之看着自己儿子那朝气蓬勃的脸,内心里不能说没有感慨。

李家有家学,有相对于其他家族来说显得珍贵的典籍。那是李明之在担当县长的时候,利用职务的便利进行私藏的书籍,有四书中的《孟子》,有五经中的《春秋》,虽说都不是完整版本,但世间除了那些千年世家,谁又有完整的版本?

最让李明之遗憾的是,统治中原的是胡人,不……应该说遗憾统治中原的胡人不惜才和爱才,否则以李家的底蕴培养出来的李坛,无论怎么样都该在官场有容身之地。可惜的是,朝廷(后赵)不会是晋人一展才能的舞台。

“按我所说去做便是!”李明之还是在看坞堡的各处:“去了,别将那一脸的傲气挂在脸上。”

李家的坞堡不小,外围挖有壕沟,壕沟被引来了活水,再配有厚实的夯土墙,土墙并不是直线,是一种有棱角的不规则形状,这就是外围的防御工事。他们显然是经过高人指点,知道有棱角的城墙才能发挥最强的防御效果,至少是防御的一方在弓矢上面会显得更有射界。

算作内部防御的地方,一排排夯土的房舍连起来,哪怕是外围被攻破,那些连起来的房舍可以充当另一层防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