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一怂到底(2 / 2)
单纯以国家信誉来衡量的话,从波斯人的角度和一系列研究,罗马人真的是没有任何信誉可言,倒是经过研究发现汉人只要是由御天下者发言就是属于“君无戏言”。
波斯人一直都无比期盼刘彦能够在公开场合谈及对萨珊的友谊,他们深知只要刘彦认为萨珊是一个可以和平共处的国家,那么不管其余的汉人对萨珊是什么样的感官,汉帝国对萨珊的国策基本上就会定了下来。
比较可惜的是,刘彦从来都没有在公开场合讲述过自己对哪个国家有好感,倒是几次私下场合里面有提过对波斯人遭遇罗马人长期入侵的同情。
仅仅是刘彦向叶娜表达对波斯遭受入侵的同情,就让知道了的波斯人感到万分欣喜。
他们是这么认为的,尽管获得同情是一件挺丢人的事情,某方面来讲却是证明刘彦对萨珊有一定的好感,那么是不是能侧面表明刘彦对萨珊并没有恶意?
当前大多数国家都是最高统治者能够做到口含天宪,一旦最高统治者决定了一件事情,那么就等于是决定了国策制定的方向,能够博取到一个强国君王的好感,次等强国是一种加分,对于弱国来说则可能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
“公主已经受孕。”冈比西斯认为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有那么点美中不足的是:“罗马的公主同样也受孕了。”
称帝之后的刘彦有将近半年是处于没什么大事可做的状态,后宫多了那么多的新鲜可人儿,作为男人不免会有一种猎艳的心思,小半年间是化身成为种马,广播种自然是迎来了高收获。
后宫嫔妃不断受孕,不止是各国高兴,汉帝国的群臣也是感到欢欣愉悦。
皇族的数量太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说是足够动摇到国本的大事。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皇族人丁稀少的情况下要是出现了什么厄事,家天下的前提条件下人多产生能挑大梁的机率也更大一些。
“如果能够剩下一名男婴,我会请求陛下赐予那名男婴在叙利亚的封地。”克谢亚斯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定决心,又讲出了另外一个关于罗马人的消息:“他们的另一名公主也有相似的策划。”
海伦娜的打算并不是将有汉帝国皇室血统的婴儿卷入中东那个泥潭,她谋划的是埃及。而埃及目前是尤利安的封地,她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但要说服尤利安,同时也要经过君士坦提乌斯二世那一关。
“这样的风险很大啊!”冈比西斯没有遮掩地说:“让有汉帝国皇室血统的皇子介入叙利亚,会使罗马产生忌惮,可是也给了汉帝国插手的理由。”
“所以也是试探汉帝国对我国的态度。”克谢亚斯不可能没想到那一层,依然决定实施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及早确定汉帝国的态度,就不用有那么多的迟疑和顾虑。”
要是确认汉帝国并不会与萨珊和平共处,他们就不用去担心什么一再加税的后续问题,一切的先决条件必然换成不惜一切代价,筹谋抵抗来自汉帝国的入侵。
“现在最关键的是罗马人那一边。”冈比西斯不相信罗马人,但他明白相不相信根本不是问题,是萨珊需要稳住罗马:“不管汉帝国对我们是什么样的真实想法,我们需要全力将国内的叛乱镇压下去。”
波斯人一直清楚地知道罗马人在支持那些叛乱势力。他们自己不也是支持不满君士坦丁家族的罗马贵族?他们与罗马有过交涉,达成的谅解是罗马人停止支持那些叛乱势力,自己也不再支持罗马的那些贵族,双方约定之后没有以文字留下记录。
萨珊国内的那些叛乱势力却好像根本没有被断掉支持那么回事,个别几支叛乱势力甚至从财力上比之前更加雄厚。他们去质问罗马人,得到的回复是罗马人否认与自己有关系,并且罗马人暗指一切都是汉人干的。
“尽管没有任何的证据,甚至无法从任何一点痕迹表明……”冈比西斯笃定地说:“一定是汉人做的。”
不过那又怎么样?就算是能够拿出证据,难道萨珊要与汉帝国开战?
萨珊现在一直在避免与汉帝国交恶,深怕与汉帝国进入战争状态,连广送美女这种不顾国体的事情都干了,便是知道汉人支持国内的一些反叛势力,一样是得忍耐。
“所以叶娜的子嗣涉及那一处泥潭会成为一种办法。”克谢亚斯的字典里面没有引狼入室这个词汇,可能会有相关的观念,与之将叛乱镇压下去相比,使汉帝国有插手的理由被排在第二序列:“我们都知道国家与国家只存在利益,那么就给予汉帝国足够的利益,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
以前不是那么明显,直至汉帝国出现之后,波斯众多高层人士可算是体会到了什么是弱者的悲哀和无奈。
“我们现在等于是在两大帝国的正中间。”冈比西斯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罗马人的位置,又看向了正在行军的那一支汉军:“国内的那些蠢货要拉拢汉帝国一起对付罗马人,却没有想过哪怕是有联合,最合适的也是汉人和罗马人联合起来夹击我们。”
波斯萨珊接触汉帝国的初衷是为了对付罗马人,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对汉帝国的实力有足够认知,乐呵呵地联合汉人和其他小国将笈多帝国送上了祭品台。
等待笈多帝国被汉军相对轻松地灭掉,波斯人有那么瞬间是既傻眼又感到震惊,才明白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汉帝国灭笈多帝国根本没有什么吃力的地方,他们对汉帝国的实力评估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克谢亚斯都忘记上面那一句自己是从哪里听来,却认为极度有道理:“忍耐,极力地去忍耐,直至有能力说‘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