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文武并进(1 / 2)

系统逼我做皇帝 景以 4809 字 7个月前

二月初九,宜开光、纳采、出行、开市、纳财等,正是贡院开考的大日子,又恰逢佛教六祖慧能大师的圣诞,慧能大师曾曰: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坚守自己的本心,便可见一切变化,得到内心所求,也正好寓意着科举仕子心想事成,荣登皇榜。

萧锐担任武科举陪监,无法参与文科考的热闹和紧张,他要去兵部校场。

此次武科举主考官是兵部侍郎邱志刚,萧锐来到时,此人亲自迎接,并向萧锐讲解武科举的整个过程。

和文科会试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不同,武会试是分内外两场,先进行外场考试,按照以往的流程,三天外场考试结束,第四天内场考试,武会试便算结束。然后就是阅卷,考生等着放榜即可。

萧锐来到校场时,兵部官员正在验明正身,让考生有秩序的进入校场。此时校场中,已经按照考试内容划分出多个区域。

邱志刚陪伴着萧锐,为他介绍武科举的考试内容。

外场第一门考试为“弓马”,即骑射和步射。顾名思义,骑马射箭和原地射箭,以三箭中一即为及格,全中为“好”,有一项不及格者,不准参加下一项考试。

第二门考试,叫做“技勇”,实际上就是力量测试。

技勇考试的第一项为拉硬弓,可尝试三次,以在头顶上讲弓拉满为准。弓分为四个等级,三石强弓以上为“出号”,三石弓为“头号”,二石弓为“二号”,一石弓为“三号”。

技勇考试第二项为举大石,也分为四个等级,三百斤以上为“出号”,三百斤为“头号”,二百五十斤为“二号”,二百斤为“三号”,要求将大石提至胸腹之间,再将大石底部左右两侧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

技勇考试第三项为舞刀,分为四个等级,120斤以上为“出号”,120斤为“头号”,100斤为“二号”,80斤为“三号”。考生需先将到从左右两侧举刀过头顶、然后在前后胸完成舞刀花等动作,一次完成即为合格。

技勇考试中,有两项达到“二号”及以上者为合格,可以参加“内场”考试,三项都为“头号”及以上者为“好”。

外场考试中,取得两个“好”的,称为“双好”,在接下的内场作答不太过分,基本都能上榜。

内场考试即为文考,考试内容分为默答和策论。默答既是默写填空,从武经七书中摘录名句,让你默写,考的都是一些名句,并不难。而策论,是根本题目描写一篇策论,基本上是两军交锋,如何排兵布阵,采用什么计谋可以战胜敌军。

萧锐熟悉了整个武科举的内容后,就百无聊赖,索性坐在台上,和邱志刚闲聊。

吉日一到,武科举正式开始。

每个区域有专门的考官、副考官、监督人员负责,外场考试很难作弊,你射不中,就是射不中,拉不开弓就是拉不开弓,负责记录成绩的官员更不敢胡乱记录成绩。

萧锐和邱时刚聊了一会,越加觉得无趣,此人是兵部尚书霍星野的心腹,而霍星野是四皇子萧峰的姨父,自然鼎力支持萧峰,所以萧锐也不会试图拉拢他。

闲来无事,萧锐四处溜达,看看众人考生的表现。

萧锐来到骑射的区域,只见一个个考生上马奔行,搭弓射箭一气呵成,颇有骑兵的神采。又来到拉强弓的区域,有的考生身高八尺,轻轻松松拉二石强弓,这般水平,在军中都是精锐射手。舞刀区域,更是刀光闪闪,一百斤的大刀刷的贼溜。

来参加武科举的基本上都是家庭富裕又无心读书的富家子弟,他们无法走上仕途,家中又无显赫高官,喜欢舞刀弄枪便来参加武科举。虽然大夏国武将升迁全靠军功,但武科举毕竟是个跳板,进入各卫所后,所受待遇比招募的士兵要好的多。人家毕竟有功名,所以升迁的速度也快于普通士兵。

而且萧锐也看出来了,能来参加武科举的,都是被地方府甚至州举荐的,自然不是孬货,拉去军中都是军中高手。

所以,对这些考生来说,外场会考难度虽有,却不是最大的,估计内场笔试才是难点。他们能舞刀弄枪,不一定熟读兵法武经。

这让萧锐想起来了苏乞儿,有牛逼轰轰的武艺傍身,可是连名字都不会写,这样的人岂能上榜?

其实从大夏国的角度来讲,武科举很重要,可惜却被骄傲的文科举嘲讽成了陪衬。武科举存在的意义是为国家挑选有潜力军官,因为必须有文有武才能成为武进士,而基础军官和中层军官,又是军队的中坚力量,这样的人是一个军队强大的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重文轻武或者重武轻文都不行,文武并进才是正道,夏皇深刻认识这一点,所以对士兵、将士的待遇连年提升,但是力度还不够。不过陛下还有难处,现在文官集团已经联合抵制了,若是再加强对军队的建设待遇,五军都督府都得被兵部怼死,户部直接给你掣肘,根本就笑不出来了。

萧锐摇了摇头,将内心的想法抛诸脑后,他继续观察时,除了武艺不俗的考生外,还有一些让萧锐感到诧异的存在。

其中一个瘦小个,骑射和步射勉强过关,但是面对技勇测试,他拉不开一石弓,勉强搬起大石,耍不起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