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浮圆(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5037 字 6个月前

五哥六哥跟在两边,一边走一边抛洒纸钱,嘴里还不住念叨:“油娃爹妈,小油如今出息了,今天要搬新屋,以后我也就跟着你们享福了……”

“老屋实在是不堪住人,新屋子是城里程家姻亲给起的,我也托大未跟二位商量,不要生气,新屋子好啊,住新屋子多好……”

“还给小油说了一门亲,河对面大户石家的薇儿,捧着你们的排位进新屋,就算你们认了这新妇了……”

“这方圆四里八乡,跟小油同辈的还真不好找,俩孩子脾性相投,又都知根知底,总比外面胡乱找的强,你们说是吧……”

“那就保佑俩孩子平平安安,长大了开枝散叶,光大家门,反正我看小油是好的,乡里多了不少的猪鸡鱼鸭,都多亏了他啊……”

围着新宅子绕了一圈,队伍这才进入新家,来到院内。

八公又领着苏油,挨屋走了一遍,一路介绍。

这里是书房,书籍是城里明允媳妇送来的,油娃是要走读书路子的……

这里是厨房,坛坛罐罐里都是作料,好些都不是乡下东西,是油娃在城里添置得的……

这里是库房,尺子规矩都是黄铜的,金灿灿的,好看不……

直到最后走到堂屋,这才让苏油安放好牌位,然后摆上供礼,点燃香烛祭拜,算是将祖宗父母的神位请到了新宅中安置。

做完这趟功夫,接下来便是接引诸路宅神。

除了苏油熟悉的门神,灶神,还有护佑房宅的地基主,镇宅的真君,看库房的仓神,掌握财富的财神,看守水源的井泉童子,上天派驻的代表叫天官……

就连厕所,都有厕神需要安置。

一时间院里处处火光香烟缭绕。

接着便是请新火了。

大宋风俗,每年要在清明过一次寒食,寒食之后,灶中另行生火,这个规矩从皇宫到平民百姓家,都是如此。

新家起火,也是一样。

八公丢给苏油一根榆木棒子:“来,请火吧。”

这是要钻木取火的架势,苏油不由得想抗议:“我用竹子可以不?”

八公便对几个老哥哥笑道:“你看油娃到底是要读书的,行事多雅称?听说官家取火用的枣木,寓意早生贵子;有钱人家多用榆木,取意榆荚如钱……”

“用竹子生火好!竹子高洁,做纸做笔,是书香门第才有的做派!”

几个老哥哥也点头称是,八公说得在理,以后我们可龙里苏家,请火都用竹子了!

苏油不由得腹诽,又在过度解读,其实竹子取火就一个好处,快!

找来三根干竹片,取过折刀,在一块竹片上用刀尖刮下一些竹刨花,夹在两根竹片中间,然后在竹片上开了一个口,口子中间得到一个小孔,与竹刨花相通。

拿口子在第三根竹片的刃口上来回摩擦,很快竹片刃口便发黑碳化,火星通过小孔落入竹刨花中,三两下竹刨花便冒起了浓烟。

取下刨花,用干草裹起来挥舞了两下,一团火光便冒了出来。

几个苏家长辈看得目瞪口呆,这才几息功夫?!

八公都高兴坏了:“好!得火如此迅速,说明祖宗父母对这新宅子满意得很!好兆头!”

苏油压根不知道得火快慢还有这般说道,反正八公你开心就好,赶紧将干草送入灶台引燃干柴。

接下来就没什么大事儿了,长辈们忙着木工重新拼床,归置东西,苏油只需要带着内务组准备吃食就行。

这吃食很讲究,一种以黑芝麻,花生,糖渍橙皮,猪油,红糖为馅;一种主料差不多,不过橙皮换成了蜜渍桂花,用糯米粉调团包裹后,下锅煮起来。

锅子中的糯米团莹白如玉,在水中载浮载沉,因此被大家称为浮圆。

据码头见多识广的客人们说,这东西在北方汴京也刚刚才有,那边管这个叫牢丸。

好吧其实就是汤圆,为了将蜂窝煤炉好好利用起来,苏油便发明了几样需要小火才烹饪得好的吃食,其中边包括了汤圆和红糖醪糟蛋。

义棚早餐,那是越来越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