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监(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4420 字 6个月前

接任的人苏油听说过,原凤翔知州刘几权,靠山一倒,便被贬至此地。

不过大宋读书人,起起伏伏正常得很,苏轼和陈述古是好朋友,因此对他夹袋里边的人也比较照顾。

见苏油过来,苏轼便招手:“明润,过来,茶色刚好。”

然后给苏油介绍:“这位是刘衡之,衡之,这位便是苏明润。”

刘几权站起身来:“明润大名,衡之久仰了。”

苏油也同他见礼:“不敢不敢,以后渭州事务,还得司监多多支持。”

刘几权苦笑道:“我的事情想必明润知晓,这就是废了。”

苏油笑道:“陈公倒是没说,不过衙役那里听了个饱。仕途嘛,起起伏伏才是正常,别看我现在这样,那是赶鸭子上架,转眼便坐冷板凳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刘几权摇头:“明润心态倒是好。”

苏轼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文正公这话当为吾辈表率,再说了,这司竹监可是立功的好地方。”

刘几权拱手:“多谢子瞻送来的《西南农书》,宦场经历了一辈子,对这个是真不了解,昨夜看了个通宵,如今心里算是有了个谱。”

苏轼对着西边汴京方向拱手:“此乃太后的盛德,农书推行对大宋百姓的好处自是不用多说,如今看来,对军国也是大利。”

说完给苏油倒上茶:“明润还不知道此地的历史吧?当年周穆王西征,因竹不足,在此栽植,因杆长而粗大,名曰通天竹。”

苏油敲了敲身边的大竹子:“就是我们西南的毛竹吧?”

苏轼笑道:“其实就是,不过因为这里有芒水,因此此竹又叫芒竹。”

“《史记》里说秦地渭川有竹千亩,西汉义军霍鸿以此地为根基,平阳公主也曾招降割据此地的胡商何潘仁,囤兵驻马七万余人,两月后与世民举兵夺取京城,号称娘子军。”

说完又打趣:“不过如今的娘子军,已经移师狼渡原了。”

苏油摆手:“少扯这些,我要的矢杆,有多少了?”

苏轼哈哈一笑:“这个你自问衡之,如今我已然交卸了事务,休息两月便要入京了。”

刘几权拱手道:“回转运使,弩矢杆料已备足三百万,箭矢杆料一百五十万,对于大苏通判变废为宝的本事,下官实在是佩服莫名。”

苏油撇了撇嘴:“照本宣科而已,这都是老家可龙里做老了的业务。竹篾做缆材,筐料,竹肉做箭杆,剩下的做竹钉,刨花做絮料,马鞍填充料,最后剩下的那些,和麻料,树皮一起,造纸。没一丁点浪费。”

刘几权笑道:“没说的,萧规曹随,下官也接着照本宣科就是。”

苏油笑道:“要继续照本宣科,可就出不了采了。”

刘几权谄笑道:“还请明润指点。”

苏油说道:“不妨再把农书往前翻几页,竹根繁育法搞起来,挑选抗旱,耐寒,质地坚韧的良种,逐渐推广铺开,此为其一。继续搞精加工,让竹器成为工艺品,或者结合漆器工艺,造成漆器,或者搞竹丝编,我那边榷市拿去,卖给蕃人,此为其二。”

“说白了就两句话,一是产量,二是质量,功名在其中也。”

刘几权乐得花白胡子都抖了起来:“要是能脱出困境,贤叔侄就是老刘一辈子的贵人!”

……

告别苏轼,让随从收拾箭杆拉往渭州,苏油又骑马去了华亭。

华亭是渭州下属县,史大在这里干了好几个月了。

陕西独有的资源优势,让史大在这里搞得风生水起。

这里有好煤,解盐,优质高岭土,优质玻璃原料,优质的水泥石灰岩,还有丰富的水力和风力,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