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观察(1 / 2)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3367 字 7个月前

和武汉那种已经相当纯粹的“城市”不同,常州诸县依旧能够找寻大量的“田园牧歌”痕迹。

这是一个手工业、工业和传统农业并行共存的地方,即便没有张德这条非法穿越乱入唐朝的工科狗,本地的农家也并非是纯粹的农家。很多时候,都是半农半工。他们既是农民,也是手工业者,也是行脚商,兴许还承担着消费市场消费者的身份。

但因为船运陡然爆发,扬子江东西往来也不是天堑鸿沟,人员物资金钱的交流,自然会带动观念的交流。

扬子江口,随处可见受到武汉影响的事物人物。

工坊用上了鲸油灯,穿衣用上了北方棉,吃着糖水罐头听着新式的词曲,弹拨的琵琶未必是琵琶,兴许只不过是同样乱入唐朝的吉他而已。

“这里织布、印染厂的女工,有点不简单。”

观察使府的随员闲着无事,也到处走走看看,顺便做个小调查。很多东西,传扬再厉害,远不如自己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

“噢?”

张德有两班“秘书”,男班多是家生子,如张乾、张亨、张利之流,业务能力极强,思维也机器敏捷,最重要的是,不“畏上”,这就让有上进心的“上峰”,用他们都用的很顺手。

女班多是狗窝里的女郎,也有一些女郎自己夹带的贴身女婢,她们大多跟母族关系亲密,或者跟某些亲眷加强了联系,总之,女郎们操持的业务,很多时候更需要大家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

两班“秘书”各有不同,但到底不是寻常府内佐官幕僚能够替代的。没有马周那样的才能,底层升迁上来的人,想要达到顶级世家大族子弟的能力,难度极大。

不过府内精英也很现实,他们这一代人能够混个富贵荣华最好,混不到,就当自己给后代子孙打基础,两代人三代人经营之后,总能起来。

所以跟着张德前来江东的府内随员,不管过往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首先心态是相当的好。

“如果所料不差,这些女工大多识字,且是操练过的。”

“识字又有甚么奇怪?汉阳女工,大多……唔。”

回答的随员戛然而止,女工识字的确不奇怪,但织布、印染厂是有点特殊的,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对女工的要求有点高,往往都需要熟练工。而一个熟练工的年龄,这年头鲜有低于二十岁,普遍都是二十五岁往上走。

在武汉还不明显,在苏州尤为突出,那些工资极高的织女,年龄大多都在三四十岁,鲜有三十岁以下。

江阴这里同样如此,熟练工的年龄,高度契合“三十岁”这条线。

同样都是三十岁,武汉三十岁的女工识字,那都是这几年的强行“扫盲”。而江阴这里,毫无疑问是不一样的。

“三十年前?”

时间倒退过去,显然不可能以三十年来计算,但张德赴长安的时候,不过是十岁。

“唔……”

细思极恐,天生的反贼,十岁之前就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