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不产皮货的皮货地(1 / 2)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3548 字 7个月前

运输夏粮的筹备工作早早开始,只是这几年“粮长”从人人厌憎的身份,逐渐有了点变化。

主要是运粮主力已经从力夫变成了舟船车马,且不说运载能力极强舟船,只说车马,这些年新制大车的运力相当惊人,而骡马在整个扬子江流域,都是每年大幅增加。并非只有“湖南”和辽东在疯狂修路,在改制“湖北”之前,江淮道就修了三条联通武汉的“大道”。

最有名的,就是武汉北上的直道,直接贯穿安州申州,联通豫州。石龙山之后过三关,更是在申州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交通枢纽”。

原本一条淮河横亘其上,是旧时江淮道和河南道的天然分界线,但随着武汉材料工艺以及工程技术的提升,申州前往河南的方式,通过悬索桥,彻底解决。

也因此,朝廷在这里不但把军府升格,还增加了两个津口大使。

因为是个小型的“交通枢纽”,人马牲口走路终归是要休息的,恰好距离就在淮南,颇有点自发形成的意思。地方热闹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旅客,还有先进的技术。

除了土木工程营造法式等等技术,还有农业技术。

整个申州在十年中,开发梯田总量接近二十万亩,山区塘坝沟渠总数量逾千。大量隐户、逃户,也从山区走出,重新回归文明社会。

在这里,旧时江淮道入京的痕迹逐渐抹去,那些从痕迹上发展而来的市镇,规模远远超过了十年前人们的想象。

“大人,过河就是钟山,可要直接去州府?”

“就在钟山吧。”

“大道”上,已经能够看到为夏粮作准备的队伍,这些队伍来自四面八方,来申州的原因,就是要先把库房大院盘好,方便“粮长”来了之后落脚。

如今“粮长”都不是一般人,可能还有大商人的身份。因为运力提升,而朝廷又按照旧时代运力来估计的缘故,往往“粮长”都会在能力范围内夹带一点“私货”。

这些“私货”当然不可能全都是“粮长”的,合伙人来源极多,有地方土豪,也有泼皮流氓,也有乡民农户,总之,“私货”通过运量队伍,顺着既定的路线,逐渐抵达以前的都城长安和现在的都城洛阳。

农副产品在京城是最不愁销路的,往往都能淘换不少金属货币,即便是绢布,这年头京城的绢布质量也是最好的。

哪怕是京城最次等的绢布,在京城的缺斤少两,也比地方州县“足额”的多得多。

地方上需要“粮长”来赚外快,京城同样有一批人需要地方上的“粮长”来搞点东西。

这些人自然不是什么大贵族,但可以是小贵族。他们要维持旧时代的体面,又无法承受京城高昂的生活成本,自然是要逐渐“降低消费”。开源节流,把注意打在地方群众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贵族需要交易,但又不想引人注意,这些一年也来不了京城几回的“粮长”,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粮长”们手中有足够的物资,而小贵族们,同样有“粮长”们需要的“现金”或者其它“贵重物品”。

即便这些“现金”和“贵重物品”在京城既不多也不贵重,但在很多地方,却又是相当的长脸有面子。

“那边幡子,写得甚么?”

唐俭眼神不太好,指了指远处浉河津口上的一条条长布幡子,上面似乎是写了字,但看得不太真切。

“卖皮子的。”

“皮子?”

唐六郎点点头,看真切了之后对自家老子说道,“说是洛阳皮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