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人杰(1 / 2)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3754 字 7个月前

“这小子。”

翻了翻手中的报告,张德笑得有点鸡贼。

见他这模样,正在归档文件的崔珏好奇问道:“甚地事体?”

“是龙昊。”

老张抬头看着崔珏,“眼下他能伸手的矿山,大多都被瓜分了个干净,再无余力增产扩产。这小子倒好,跟成都卓氏吹了个大牛,别人只当他实力雄厚,准备从蜀地迁徙人口入滇。”

“迁徙人口?这须益州都督府及地方州县配合才行吧。”

其实何止都督府和地方州县政府,没有朝廷省部批复,半个人都不能动。私底下小打小闹搞一搞,朝廷睁一眼闭一眼也无妨,想要搞大,除非是长安、武汉、苏州等等超级城市。

人口是根本中的根本,受限于土地开发的缘故,帝国自秦汉开始,一直都是以城市为依托,耕地为根本。乡村级单位被放弃,既有垂直统治的高昂成本原因在,也受限于社会的缓慢发展。

生产力不提高,就别想轻松地改造大自然。

所以帝国边疆区的州县人口,轻易不能动,因为这是帝国核心区和蛮夷生存区的缓冲地带,一旦人口出现轻微的衰退,就会打破平衡。

汉匈战争能够以汉朝全面胜出为结局,就是因为边疆区的总人口总耕地数量极大增加,再配合毫无底线的后勤,耗尽两代人的积累,才一波带走。

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能够在这样的种族争霸中全面胜出,这也是汉朝之后历朝历代都照着汉朝模式去修修改改。

连人才选拔制度,杨坚推动的“科举制”,也不过是汉朝一堆木椟中的故智。只是汉朝是的技术条件、社会环境,并不足以支撑“科举制”,加上后汉豪强全面做大,世家彻底把控上升渠道,阶层固化的社会环境中,指望统治阶级自己打破制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隋文帝愿意推动“科举”,且后继者也跟着推动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隋文帝之后的皇帝,或多或少,都他妈是“篡位”。

巩固自身实力也好,缓和社会矛盾也罢,“科举”并非是“duang”的一下就出现,前面的一二三百年,不过是漫长的摸索期,只是到了隋唐交替,它终于成熟,且后继者一个个都因为屁股问题,不得不这样搞。

有序制度之下,稳定压倒一切。遴选人才也好,迁徙人口也罢,往往都是帝国高层牵头的大政策大动作。

“迁民实边”鲜有自发性质的,几乎全都是政府发动的行为。

从全局考虑,帝国是不可能轻易地动摇边疆区人口比例。所以,如果不是甜头给政府给到足,让中央到地方的朝野大佬都认为这种收益远远压倒风险,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而现在龙昊给卓氏画了饼,卓氏又跑去给都督府和地方州县画饼,随后成都带着一帮蜀地小弟再去朝廷画饼……

实际上,只要认真调查,就会发现龙昊画得饼有点大,不是他现在能够做出来的饼。但问题就出在饼上,“剑南金”“剑南银”“剑南铜”三个硬通货,分别以入贡、榷场互市、通商贸易的形式,进入到了中国。

不管是长孙皇后、冉氏、弘文阁诸学士以及外朝几百上千的官僚,都是实实在在看到这些金银铜的。

普通的画饼,也就是小甜头。可龙日天的画饼,那是一颗颗金豆子一枚枚银锞子砸出来的超级大饼,哪怕有聪明人通过做基本的算术题,发现这混蛋绝对搞不出这么大的饼,可寻思着已经吃了这么多饼……好意思掀翻做饼的摊位?

再说了,这个做饼的龙小哥,他拜的是武汉码头。他家大佬张德砍遍扬子江无敌手,谁敢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