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密奏(1 / 2)

整个大殿内,就只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躬身立在崇祯皇帝的身边,静悄悄地,耐心十足地等待着崇祯皇帝说话。

他心中很是有点好奇,兴国公这份随着大捷一起送来的密奏,到底写了什么东西,竟然会让皇上如此严肃地对待。

不过崇祯皇帝没对他说,也没给他看,只是把其他人赶出了大殿,只在身边留下他一个人,那就说明,兴国公这份密奏,估计和兴国公的秘密有关。

很显然,王承恩确实没有猜错。

崇祯皇帝此时虽然没有看那份密奏,不过里面的内容,却在他的脑海中重复闪现。

“陛下,如今之乱世,不但是我大明之乱世,亦是世界之乱世。我大明内则要平流贼,灭建虏,改土归流,外则要和世界各国一争高下,为大明之屹立巅峰而努力。错过了这个时代,如果无法平定内乱,一切休提;可是,要是错过了对外的扩张,让世界各国在这个扩张的时代占领先机,被他们形成气候,那便是愧对我们的子孙后代。”

“陛下,不是我们一定要去争夺世界,而是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交通的发达,如今看似遥远的地方,以后便是旦夕可达之地。那时候,如今看似遥远的国家,和我们大明没有瓜葛的国家,就会成为如今和我们大明相邻之国一样。”

“他们一直在扩张,势力必定在将来某一日扩张到大明的眼皮底下。等到那时候,他们拥有全世界的资源,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一个不慎,便会重现我所知道的那段世界各国瓜分列强之屈辱。”

“我相信陛下是个有为之君,而我也愿意辅助陛下成为大明中兴之主,甚至是远超唐宗宋祖以及大明太祖成祖时期,让我们大明的光辉照耀整个世界,让真正的天下万邦来朝,以当我们大明的藩属国为荣!”

想到这些时,崇祯皇帝的脸上,明显是有激动之色。这样的话,以前可是从来不可能有人会对他说。而且就算对他说了,他也不会信。

可是,他知道先生的真实来历,由先生说出来,他却是深信不疑的。他的眼光,一下便被先生拔高,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站在整个世界的角度,思考将来百年之内的格局,眼界一下便被拔高了。

要是先生没来,不知道外面的情况,那当然一切休提;如果不是在先生的帮助下,一下缓解了朝廷的钱粮之荒;如果不是对辽国策有了根本的转变,不再和建虏消耗,揪出了八大晋商,让大明能从辽东这个无底洞里暂时抽出一部分人力物力;如果不是先生收编了小袁营,一举击溃了左良玉所部叛军,还打了一个大胜仗,解了开封之围,那么崇祯皇帝说不定也顾不上世界的形势,就算拔高了眼界,估计也是没什么用。

可此时,他却是对平定贼乱有了希望,当然不再只是关注一隅之地,要是有可能,他当然是想当张明伟所期待的那个,不止是中兴之主,更要是世界霸主!

崇祯皇帝的一颗心,被张明伟的密奏,给撩拨地火热起来。就连边上的王承恩,都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

只见崇祯皇帝换了一个坐姿,继续想着张明伟密奏中剩下的内容。

“如若要做到如此,用兵便是重中之重,光靠嘴皮子是不可能实现大明太平,让大明屹立到世界之巅的。陛下以为然否?”

“而我观大明的现状,一如我在后世所批评的一样,文武失衡,不说武将的地位如何,就只是军卒的处境,实在非是我能想象!”

“我知道,以文制武,这是太平盛世一个必然的结果。当然,这也和历史上不断有反叛有关。不过如今,一如我刚才所说,如今的天下,如今的世界,乃是乱世。而在乱世之中,武力才是重中之重!”

“陛下应该不知道,在我那个年代,当兵是人人向往的一件事情。国家的军队,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军中兵卒,出了门在外,一切军人优先。为什么?因为我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军队保家卫国,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太平可言。还因为大家都知道,百姓遇到困难,朝廷便会派军队去帮助。天灾,人祸,都少不了军人在救助的身影。”

“我们那个时候的军队,不但待遇好,而且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当兵,当兵是要干什么。因此,人人用心。也是如此,我们那时候的军队,硬是在列强瓜分欺压之下,杀出一条血路,让我们华夏重新在世界崛起,让所有国家不再小觑我们。”

“而在当下,说真的,我是真得难以相信,我大明军卒的地位之低下,到了如此让人发指的地步。之前的时候,就连军饷都不能保证,逼迫着他们卖儿卖女,都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如此,我大明军队还能有强大的战斗力?在这乱世,如何能平定天下,更不用说去和世界各国争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