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翻出了一个数目,都是百万两左右。
朱祁镇翻倒最后,只看结余,却是三千二百万两之多。
一时间,朱祁镇都惊呆了。
朱祁镇不是不通时务的人,朝廷每年的税入,不过在二千七八百万石,再加上几百万两白银而已。
这三千二百万两,根本就比大明朝廷一年的赋税还要多。
朱祁镇说道:“这——”
太皇太后说道:“这是内库的数目。”
“太宗晚年,内外空虚,内库银两也不过数百万两之多,这是仁宗,你父皇,两代十几年积蓄所致。”
朱祁镇细细翻翻,顿时有些泛酸,这是一笔总账,里面记载,永乐年间内阁最高峰的时候,有六千多万两。
不过,太宗还真没有给子孙留下多少钱财。
仁宗宣宗之际,也都在千万两之间徘徊,也都是宣德之后,放弃安南之后,才有大笔进账,但是宣德十年也不过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真正让内阁暴涨的,却是太皇太后秉政的宣德十年,到而今。
朱祁镇心中感动。
这是一个奶奶特有的关爱。让太皇太后与朱祁镇后世的奶奶重合起来。
他小时候听过,父亲说过奶奶的事情。
那个时代,大家都过着很苦,都没有余钱。但是真遇见事情之后,奶奶还是能拿出好几百元,都几角几角拼凑出来的。
让家中渡过难关。
就好像是而今的太皇太后一般。
虽然太皇太后秉政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不得不承认大明军力虽然衰弱了不少,但是国力依然处于上升期。或者说恢复期。
而太皇太后秉政这一段时间,恢复的尤其快。
否则太皇太后也不会在有名一代都享有尊荣。
朱祁镇说道:“娘娘——”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当然知道,这代表什么。
太皇太后将内库都交给了朱祁镇,就代表将宫中大权交出来的。
王振这一段时间,已经成为实质上的大内总管,金英虽然能与王振分庭抗礼,但是实际上,王振依旧能压金英一头。
人事权已经在朱祁镇掌握之中了。
而内库再交出来,内廷的财权到了朱祁镇手中,太皇太后再想制衡朱祁镇就不大容易了。
太皇太后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淡淡一笑,说道:“我儿长大了,这本来就是交给你的,只是你要记住一件事情。”
朱祁镇说道:“娘娘请讲。”
太皇太后说道:“内库数目乃是机密,决计不能让外臣知道。哪怕是于谦。”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
太皇太后说道:“你真明白?”她有一点疑惑。
朱祁镇说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即便是我皇家用人,也不能没有赏赐。只有财力充裕,朕能绕开内阁做事,但是如果没有钱,只能事事与内阁商议,到时候主动权,就到了内阁手中了。”
“哦,”太皇太后说道:“那么内库充裕,为什么不让臣子知道?”
朱祁镇冷笑说道:“天下臣工,都觉得皇家的就是天下的,但是天下的却不是皇家的,天下水旱蝗灾不断,臣子们知道皇家有钱,定然遇事必先请拨内库。但是内库即便再有钱,有如何能经得起消耗?”
“而且下面人是什么样子,朕也不是不知道,以收税为酷吏,以不收税为清官。朕就是有金山银山,又能经得起如此消磨?”
朱祁镇太明白不过了。
因为他成为大明皇帝之后一直揣摩后世大明亡国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大明王朝死于枯血症引起的并发症。财政就是一个王朝的血脉。所以,越明白大明体制,再对照大明朝的现实,他越发有新的认识。
为什么万历皇帝要贪财,很多时候他发现,所掌控的权力与财力息息相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