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上店村,朱见濬远远听见了读书声。
孩童幼稚的读书声,在朱见濬听来分外悦耳。
无他,虽然大明历代皇帝都是很重视推广学校,但是大多数政策都是失败了。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钱。
养活一个读书人,是需要很多强的,大多数百姓都没有能力承担这笔开销。所以,除却府县的儒学之外,朱见濬很少其他学校。
但是就在这里,朱见濬看到了恽家的学堂。
就在高大的祠堂前面有一排房间,此刻就有人正在教授下面的人读书,从年龄来看,从五六岁鼻涕都北海没有干的。还有大半人高的半大小子。他们读书进度也不一,全部考老师把握了。
很多人大概习惯后世一个班一个班的教学,但是在这个时代私塾之中,各种年纪的学生掺杂在一起教授,才是常态。
“贵客何来?”就在朱见濬等人进了村落,在私塾外面停了下来,听了几句对论语的讲解之后,就有人来问了。
朱见濬可是不知道被多少大儒教出来,在儒学上研究多深入倒是未必,但是却也能看出来这个教书先生水平并不高。
甚至可以用山野村夫来评价。
不过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想想就知道,真正读书好的人,要么去做官了,即便不做官,在什么地方不能安身立命,偏偏来这小小的恽家。
而今的恽家虽然不错,但毕竟没有官身。而读书好的士大夫却有功名。
朱见濬听有人来问,回头见一个驻着几杖的老者问的。
“恽公,这位乃是钱历事钱大人。”钱濬乃是朱见濬的化名,钱自然是皇后的姓,至于叫历事,却是太学生历事的制度。
按照原本制度,国子监出身的太学生要在六部历练,就称为历事,也就好像是实习生制度一般。
这也是寇深为朱见濬编出的履历。
说是一位朝中大佬的嫡子,在读书上没有天分,荫生入监,而今出来历事,被派到了江南而已。
这也不是完全说谎。
要知道编练黄册,本就是太学生的职责。甚至因为这一次清丈田亩工作量很大,有不少太学生参与进去。
只要没有人较真,一般都能糊弄过去。
毕竟真正有能力较真的人,大多都或多或少知道朱祁镇的身份,不知道的人,同样也不会有能力较真。
这里毕竟是恽家的地盘,整个村子里面大部分都是恽家人,甚至恽家的祠堂都在这里。
这样村子在大明土地上比比皆是,看似畅通无阻,但是村子里面多一个外人,村子里面的人立即就知道了。
故而恽老爷子这才来瞧瞧。
毕竟看着来人一行人高头大马,随从众多,而且这马匹都是江南见不到的好马,看上去比县太爷的排场都大,恽老爷子哪里坐得住。
而金币听了乃是京城来的官员,更是十二分的殷勤。
对于恽老爷子来说,哪怕是一个七品官,就值得恽家郑重对待。恽老爷子立即行礼说道:“见过大人。”
朱见濬说道:“老丈何须如此,免礼免礼。”
按理说,朱见濬是官,恽老爷子是民,恽老爷子应该行大礼,但是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一般六七十岁的老者,即便是见了官,也是不用跪的。
两人如此寒暄一阵。
恽老爷子这才引朱见濬进入祠堂之中落座。
恽家祠堂也不是一间,而是两重院落,后面供奉祖宗,但是前面大厅却也是家族之中议事所用的。
有什么大事,恽老爷子也是在这里召集各房的人,商议出一个对策来。
恽老爷子在这里接待朱见濬自然是最郑重不过了。
两个刚刚落座之后,就有一个小童捧茶而入,上茶之后,却没有出来,站在恽老爷子身后角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