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在北海并没有停留多长时间。
食过大鱼,见过北海之波澜,见过极光之绚烂。朱祁镇对北海,已经没有多大的想法了。
回到龙城之后,朱祁镇让石彪将漠北事务交接给副将。石彪带着百余亲卫,跟随朱祁镇西进。
有石彪在,朱祁镇这一路就有趣多了。
在龙城以西,朱祁镇就弃了马车,减少了仪仗,骑马而行,大部分随从都纷纷弃车就骑。
不得不承认,而今的文官也大大不如太宗皇帝那一批了。要知道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等人,都是有过从军打仗的经历,朱祁镇看过这些人从政笔记,当初也不过一人单骑,跟随大军挺进大漠。
甚至有人连马都混不上一匹。只能骑着一个小毛驴。
但依然没有什么承受不了的。
而今的文武大臣们,却变得娇嫩多了。
甚至比不上朱祁镇。
朱祁镇好歹是从小弓马骑射都算精通。有底子在,这一段时间,也慢慢适应了马山颠簸,再加朱祁镇出来,毕竟不是打仗。不会有什么急行军,也不会有什么粮食突然不够用了,等等意外情况的出现。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大臣们都受不了。
反倒是一些老臣,如同丘浚,却能承受得了。
丘浚与朱祁镇年纪相当,而且是海南人,也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马术训练。就马术而言,丘浚的马术,只能赶赶路而已,长途跋涉,对他的负担很大,但是他依然挺过来了。
要知道骑马从来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没有掌握窍门的人,一天骑马下来,大腿内侧磨掉两块皮,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丘浚就是这样的。
朱祁镇很少出北京,但是每天都练习骑马。再加上朱祁镇的马都是一等一的好马,最通人性,朱祁镇骑上去,几乎人马合一,并不觉得怎么累的。
但是大部分文官,都与丘浚一般无二了。而这些文官的反应却与丘浚不一样了。
丘浚是咬牙硬顶,上了年纪的人,硬生生在马背上磨得两腿流血,也没有多少一个字,但下面的官员,却一个个高喊受不了,甚至有人来请愿,要大军行军慢一点。
这让朱祁镇也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开国这么多年,不仅仅武将不如开国之时了,文官也大有不如。
武将方面朱祁镇大力整顿,经历过与瓦刺的战争,倒是磨砺出一大批将领,虽然而今当年的老将大多不在了,但是而今掌权的将领,大多都是参与过这些大战的,虽然当时他们大多都是千户上下的小军官的。
但是经历过大战与没有经历过大战的将领,完全是两个气质。
而文官方面,朱祁镇没有怎么关注,但而今看来,文官方面其实也在堕落,而且堕落不少。
并不是说,这些文官骑术不好,朱祁镇就以为他们不行了。
而今他们面对这一点小小的磨砺,都没有韧性了。
说实话,骑马赶路,是很苦。但是军中有军医,朱祁镇还带了太医,都是大明第一流的医生,应付这些一点点小伤患,还不是手到擒来,无非是上药之后,还要骑马,有些疼而已,对身体来说并没有什么损伤。
但这些文官们却连这一点苦都吃不了。
不管什么时候,成功都反人性的存在。想要有所成就,就要一点自找苦吃的精神。如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用原木做警枕。而这些文官们连这一点点吃苦的精神,都没有,指望他们有什么大出息,却是很难的。
战场之上,是最公平的考试,彼此既是考生,也是考官。
胜利就是考官,而失败的人就是没有下一次的考生。
最明显不过,不可能作弊。
所以武将能打不能打,上战场之后,自见分晓。
但是文官却不一样了。
官场之中,能将黑的说成白的,也能将白的说成黑的。有太多的机会,遮掩真相了。
朱祁镇细细想来,忽然想起李时勉。
而今大明很少有这种敢于直言犯谏,不顾生死的大臣了,虽然当时朱祁镇感觉李时勉感到讨厌,但是而今,反而有些怀念了。
“不过,这个问题,不用我来解决了。”朱祁镇暗道:“是太子的事情了。”
朱祁镇也只能放缓了一下行军的速度,并且让一些实在跟不上的文官,交给当得的蒙古部落,让他们送往龙城,等伤好了,再自己回北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