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纯阳观,天师道(十)(1 / 2)

大魏能臣 黑男爵 6206 字 6个月前

“启禀大司马,我军夺取八座城门,正在向城内冲击,不过阻力颇大,城内守军宁死不降,百姓们也很是顽固!”

“启禀大司马:城内百姓负隅顽抗,打死打伤我们不少将士,牛、马、高几位将军请令,大开杀戒,血洗南郑!”

“传令:停止进攻,控制局面,谁也不许屠杀城内百姓!”

“诺!”

八路曹军狂飙突进,很快就杀进了城内,按照事先得到的地图,开始抢占粮草库、军械库等要害,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汉中军虽然溃败了,残部却利用复杂地形,进行着拼死抵抗,还有城内的百姓们,或者三五成群,手持木棍、农具等物,偷袭落单的曹军士兵。

或是见大势已去,放火焚烧粮仓、草垛、房屋,宁可把整座城池毁了,也不留给曹军一粒米、一根线!

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妪,都拿着拐棍上街了,见到曹军就是一阵猛敲,尽管没造成什么伤害,这种无畏的劲头却让人害怕!

大军征战多年了,何曾遇到这种事情,把大牛、马六、高顺等将领气的不轻,这才准备大举屠城,把反抗者杀个干干净净,却被萧逸强行阻止了。

常言道:得城池易,得人心难,以前对付的诸侯们:袁术、袁绍、吕布、李傕、郭汜……都是只顾一己富贵,不管百姓死活的货色,口碑差的一塌糊涂!

因此曹军攻打过去,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甚至踊跃参军,捐粮草、捐财物,倾家荡产在所不惜,这也是曹军屡战屡胜的原因之一。

汉中的情况截然不同,张家传道数十年,爱护百姓,关心疾苦,早已深得人心了,故而在兵败城破之时,百姓们非但没背叛,反而是舍命相助!

当然了,萧逸有二十几万大军,只要狠下心来,血洗南郑城不是难事,可是杀完人之后呢,汉中百姓就会屈服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百姓们不会屈服的,而是弹草如泥、匍匐山野,不断的组织暴动,把整个汉中变成个大泥潭,死死拖住曹军的腿脚,届时别说进军巴蜀了,汉中恐怕都待不稳!

一句话,要想挺进巴蜀,必须稳住汉中,要想稳住汉中,必须收拾人心,人心就在张鲁手中,得想办法拉拢过来!

因此上,萧逸一面约束部下们,不要滥杀无辜,暂且稳住城内局势;一面亲写书信,派人用弓箭射进内城,要与张鲁坐而论道,辨一个是非曲直!

原来南郑分内外城,曹军攻破城门,只是占据了外城,张鲁带残部退进了内城,准备顽抗到底!

还有消息说,张鲁早有准备了,令人在内城堆积了柴薪,一旦兵败城破的话,就与全家老小百余口自焚,宁死也不受侮辱!

“启禀大司马:张鲁答应下了,与您坐而论道,不过提出个条件,要您约束军纪,不得杀戮无辜百姓!”

“很好,命令大军暂退,以示诚意,再转告张鲁等人,只要百姓们不反抗,本大司马绝不会伤害他们!”

“诺!”

张鲁其人外柔内刚,如果派大军围困内城,逼迫他出来投降,这家伙真敢举火自焚的,反正对道家信徒来说,火解、水解、兵解……都是元神离窍,重获新生的方法。

故而萧逸巧妙变通,提出了‘坐而论道,以证是非’,这是道家无上荣光,也是不容拒绝的要求,更关系到天师道的荣耀。

果然的,张鲁不但答应了,还派人传出法旨:约束城内百姓们,不要再反抗曹军,以免惹来杀戮之祸!

对于汉中的百姓来说,天师大人的话就是神谕,当即停止了抵抗,曹军也按萧逸的命令,暂且停止了攻击,原来刀火交加的外城,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

地点:内、外城之间,一片面积很大的广场上,派人清理之后,红毡铺地、分设坐席、备下香茗,还供奉上了太上老君神像!

人物:双方各派九人登场,不得携带兵刃,尽量化干戈为玉帛,这是萧逸特意提出的,因为纯阳观人数太少,能出场的就更少了!

规则:坐而论道,以证是非,胜者为道家正统,败者甘愿臣服!

场地很快收拾好了,萧逸一方率先登场,成员分别是:自己、两位夫人、四个儿子、两个徒弟……没办法,这已经是全部阵容了,再多一个人都找不到。

典韦领千余亲兵,在百步之外候命,弓上弦、刀出鞘,以防也不测之事,还要执行一道密令:

一会双方进行论道,赢了什么都好说,要是不幸输了吗……嘿嘿,就得用点非常手段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论起排兵布阵、攻城掠地,萧逸是谁也不怕的,可说起道士的本职技能,那就差的一塌糊涂了,经书都没看过几本,更别提其他的了!

“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