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764章 小梁太后(一)(2 / 2)

光国内支持南侵还不成,小梁太后虽然耐心不足但脑子还是很聪明的,知道仅靠西夏这点军队根本打不过禁军,咋办呢?于是又把眼光转向了北方,那里有彪悍的阻卜人。

只要能给出足够的利益,这些牧人就能去攻击任何族群,根本不问对方是谁。小梁太后给出了什么利益呢?她狗屁也没给,和洪涛的小舅舅是一个路数,空手套白狼!

辽国的西京道南部、整个南京道也就是大宋幽州就是她开出的条件,只要阻卜人答应帮西夏人进攻大宋,打赢之后,西夏军队就会帮着阻卜人把这些最好的草场和富饶之地抢下来,双方来个互换。

也不知道阻卜人是咋想的,可能是穷怕了,一听有这么多好草场都能归自己,代价就是南下打仗,死点人算事儿吗?真不算,干了!

国内统一了思想、国外找到了外援,小梁太后还觉得不太保险。扇呼党项中青年将领热血沸腾是一回事儿,真的起兵南侵又是另一回事儿,如鲠在喉的就是凉王。

虽然已经没兵权了,可谁能保证真打起来之后他不会再次掌兵呢,这个致命威胁必须想办法除掉。

为此小梁太后可算绞尽了脑汁,演了一出孤儿寡母惨兮兮求和平的戏码给宋朝君臣看,每次上书、接待宋使都尽量表露出小国寡民已经屈服的样子。

同时还得哭诉凉王王诜太残暴,如果他不在朝堂,西夏人连一兵一卒都不会设置,就算当大宋的属国也心甘。

这一招果然见效了,宋朝对边境的武备日减松弛,边榷限制也越来越松,慢慢的连走私好铁好钢都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宋朝工匠被优厚的待遇吸引到了西夏国内。

通过凉州、析津府这两场大战,西夏人清楚的认识到战争方式要与时俱变,光靠骑兵对付不了歹毒的劲弩和密集的火箭。

为此他们也在兴庆府北面秘密建立了一个类似渭桥镇的工业基地,打算利用从宋朝招募来的工匠发展自己的工业。

但效果不太好,这些宋朝工匠基本都是在魏桥镇混不下去的低级匠人,明白流水线作业上的某个工序,无法建立整个体系。折腾了好几年,充其量就是炼出了钢,质量没谱儿,产量也没谱儿。

钢板弩更是别想,只能用走私来的好钢打造一些仿制品,成本高不说质量也远远不如。照这么下去的话,再过十年怕是也追不上宋朝的发展脚步,南侵更是别想。

正当小梁太后每天愁的直掉头发的时候,机会突然降临了。这叫啥,这就叫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啥机会呢?驻在大宋国都的使节秘密派人送回来两具钢板弩。如果只是两具那也没啥,再厉害的武器数量太少也是枉然。但真不是两具,而是上百具。

这件事儿立刻就引起了西夏枢密使陵结讹遇的关注,他先是用重金把这些钢板弩买了下来,然后又找了一个回鹘族人冒充回鹘商人去开封和这位神秘商人接触,假称因为商队有需求,也要求购钢板弩。

等这一批钢板弩到手之后,回鹘商人也和神秘商人混熟了,大概明白他是什么来路,背后很可能是某位大宋高官。这些钢板弩本来是给禁军的军备,但被人克扣了下来转而出手赚钱。

听闻是这种情况,小梁太后依旧不太放心,生怕是宋人在试探西夏的态度,干脆还是打着回鹘商人的名义与神秘商人交往,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利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五名来自大宋的工匠被秘密送到了边境,又被西夏军队带回兴庆府。

这五个人来自大名府工坊,他们不是自愿去西夏的,而是被监使以给边军修理弩具骗到边境的。等他们明白过来时已经成了西夏军队的俘虏,不想就范也得就范。

工匠的到来彻底解决了炼钢和制造钢板弩的技术问题,可依旧无法炼出弹簧钢。不过和钢板弩的成品相比,通过走私渠道用高价购买一些原料要比直接购买钢板弩容易多了。

而且五名工匠还带来了另外几种让西夏人喜出望外的武器制造技术,攻城弩、火箭、霹雳弹、投石机。

有了这几种武器,小梁太后就不再揪头发了,只要养精蓄锐个三五年,大批量制造这些武器,加紧训练西夏军队熟悉使用。有朝一日大军南下时,就再也不用担心那个阴魂不散的凉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