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也可蔑汗,不可再冲了(1 / 2)

大宋好屠夫 祝家大郎 4660 字 7个月前

汉人似乎天生不属于草原,汉人天生就是种田的。以战争潜力来说,种田的与游牧的,似乎天生就有劣势。这是大多数人深以为然的道理。

但是仔细分析,战争潜力的天平,应该是向汉人方向倾斜的。安定的社会,先进的生产力,丰富的食物来源,更多的人口。这些都是汉人的优势。

在战争问题上,唐之后,游牧就占据了几乎绝对的优势。这个问题不在游牧变强了,也不在其他原因之上,而是应该在汉人自身找关键。

制度上的原因让中原王朝丧失了许多战争能力,比如动员能力,比如对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掌控能力。

统治者的思想原因,比如统治者的进取心,统治者对于既有生活方式的安逸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对于整个国家的思想与文化氛围的引导。

中国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落后,也是这种心态的原因。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挺好,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是蛮夷,都是不文明的。

拒绝改变,拒绝交流。

中国历史上这种氛围的转变节点,就在宋。这种氛围的主要指导理论,也是在北宋后期逐渐开始形成。致使中国从一个外向型的国家慢慢变成一个内向型的国家。明有继承,清因为自身原因,更加发扬光大。

郑智兴许没有想过这些东西,但是郑智的心态,俨然是一个外向扩张型的心态。

一盘散沙的草原,失去了辽国这个名义上的统治者,便更加散乱。

郑智面对的秃别干,达旦之中势力极大的一个部落,名义上属于辽国统治,但是并不真的听辽国差遣。又因为辽国的统治,因为辽国这个中间人,导致部落之间真正的战争在这百十年相对而言少了太多。

还因为辽国的统治,百十年前对草原的几场大战。草原上的军事发展陷入了倒退,辽国控制着铁器的出口。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也严格监视着草原部落的军事进步,监视着草原上的大部落,压制着草原的军事崛起。

这就是两百年辽国对于草原的态度。

而今郑智面对的秃别干,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的一个达旦大部落。牛皮甲胄,越来越简易的兵器,简易的木弓弩,箭簇都显得极为简易,多是一个简单的铁质尖头。也没有透甲箭之类的尖锐造型。

这种情况,直到铁木真统一草原之后,才慢慢有了变化。便是铁木真统一草原的时候,蒙古人真正的精锐部队,也不过四五万人,灭金之战,便是这四五万人完成的。如现在的女真部队,也是这个数目。

此时的草原,战争能力实在太弱,弱到女真人凭借几万军队,就可以名义上统治草原。弱到铁木真即便在开始纵横草原的时候,也只能对病入膏肓的金国卑躬屈膝。

女真凭借三万铁骑,便可轻易屠杀二十万人的谟葛失部落,自身几乎毫发无损。

这就是郑智的信心,此时的草原,再也不是匈奴、突厥。汉唐的对于草原的打击,一直延续到现在。草原一次一次被从东边而来的民族统治,大兴安岭下的契丹,白山黑水的女真,甚至到后来的满人。这些从东边而来的民族,人数从来不多,却是能统治偌大的草原。

草原几千年,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成吉思汗。几千年中短暂的一瞬间,随即又化为乌有,在历史长河中失落而去。

但是草原,永远是中原王朝的威胁,草原游牧就如跗骨之蛆一般,永远让中原王朝烦乱忧心。但是纵观历史,获胜的一方,依旧还是中原王朝,甚至草原已然没有资格当中原王朝的敌人了。

就是秃别干的可汗也可蔑一句笑语,笑话汉人入草原是一个极大的笑话。证明这些不记录自己历史的游牧之人,早已忘记了汉人的威风,忘记了匈奴与突厥的悲哀。这些说着突厥语系的草原达旦,忘记了那强大的突厥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之中的。

郑智今日再入草原,便是让这些草原上的游牧再一次见识一下汉人的威风。

“驾!!!”

没有交流,没有对话,没有谈判。一万五千铁骑在鼓声响起的那一刻,马蹄大作,钢铁洪流直奔那些穿着灰黑色布衣的游牧达旦人而去。

就如与女真人开战一样,郑智依旧如此果断,如此快速,如此勇武。

秃别干人反应也不慢,也可蔑心中似乎对于这些奔过来的汉人并不在意,也可蔑这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汉人。是的,他这一辈子没有见过一个汉人!

也可蔑听说的汉人,实在不怎么样!也可蔑大概也没有听过唐与突厥的故事,三四百年过去了,对于大多数不记载历史的草原部落来说,故事太过久远,久远到人们都忘记了这些故事。

两方人马相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