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将军百战碎铁衣 第一章 雨霖铃(2 /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裴翠云的目光凄迷,伴随着言庆的歌声,姑姑的舞姿,她恍若看到了蜀山之艰险和雄立。
朵朵屏住了呼吸,无垢目光狂热。
至于裴行俨等人,更被那歌声舞姿所吸引,下意识的伴随着言庆的歌声,扼腕而叹息。
隋唐时期,从未有什么高深的教育。
然则那歌舞诗篇,似乎已沁入每一个人的骨头里面。他们能理解到那诗歌中的壮丽,犹如后世的人,都能哼唱两句流行歌曲。不过,隋唐人的诗歌,又雄起豪迈,即便靡靡,亦不失雄壮。
言庆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已近十二载。
灵魂依旧是原先的灵魂,然则骨子里,却以浸透了隋唐的风流。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平衍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和声低沉,在山间回荡。
羯鼓之音陡而急促,鼓声越来越响,越来越亮,越来越短促,越来越激昂……
裴淑英的舞姿,也随之越来越快。她似已感受到了,言庆这首《蜀道难》,将入高潮。她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双臂弯曲合拢,旋转越来越快。那种感觉,就好像少女时快活的歌舞,重又回来。
“剑阁峥嵘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侧身西望长咨嗟!”
当鼓声停息,裴淑英匍匐地上。
营地中,再一次鸦雀无声……
许久,裴行俨大吼一声:“好!”
鼓好?诗好?亦或者是裴淑英的舞姿好?
也许,都好吧……
营地之中,欢声如雷。
所有人都兴奋的大喊大叫。郑言庆走到裴淑英身边,把裴淑英搀扶起来,伸出手,擦拭去她额头晶莹汗水。
※※※
那肌肤的温暖接触,虽相隔数月,依然能够感受。
裴淑英看着面前的这个小男人,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纤手拂去言庆肩膀上的细密雨珠。
“破野头,又算得个什么?”
她微微一笑,言语中带着自信满满。
“小妖放心,破野头奈何不得我。虽说他如今声势正盛,但想要为难我,恐怕也要思量一下。”
河东裴氏,自古三晋望族,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
所出子女焉能惧怕一个小小的包衣奴才(宇文述一门,本是鲜卑贵族俟豆归的奴才,后随俟豆归而改姓宇文,类似于满清人的包衣奴才)?裴淑英轻声道:“若是那破野头不知轻重,我倒要看看,他们能耍出什么手段。”
“姑姑……”
“小妖莫要为我担心,姑姑经历这许多事情,知道轻重。”
“可是,我不想姑姑回去。”
“我也不想,但我必须回去。”裴淑英轻声道:“我把你们送来荣乐,已完成了任务。想来高夫人现在已经动身,不日就要抵达荣乐。我若再留下来,对你绝无好处。小妖,你的心思,姑姑已经知道……我很开心。你杀了李德武,也算是了了我一桩心事,此后再无其他牵挂。
我回去,无妨!
倒是小妖你,在一段时间里,最好不要回中原。
宇文化及这次丢了这么大的面子,他不敢为难我,却能为难你。而且裴仁基……他做事过于功利,只怕也不会给你好脸色。你让世安叔父回巩县,却是一步好棋。我回去之后,也会返回河东,到时候会代你关照。而你……还小!应该趁此机会,好生求学,以求将来,早日出山。
此次入蜀,对你只有好处,而无半点坏处。
洛阳那边的情况会越来越复杂,你过早的卷入其中,绝非一件好事。”
郑言庆点点头,轻声道:“我定当牢记姑姑的话。”
裴翠云抬头看看天色,此时春云舒卷,断雨零星。笼罩在远处青衣水江面上的阴霾,被微风渐渐吹散,馨香四起。天光大开,周围深绿浅翠平添一重春色。桃杏笑靥,粉面扑人。
远处林间的鸟雀,唧唧啾啾鸣唱。
裴淑英迈步走出凉亭,“言庆,我该起程了。”
“姑姑,一路顺风。”
言庆站在凉亭里,拱手与裴淑英道别。
裴淑英深吸一口气,走了两步之后,突然间停下来,反身走到言庆身前,一把将他搂在怀中。
“小妖,你要保重。”
脸埋在温玉般的丰润中,言庆的心情,好生低落。
一双手,紧紧搂抱着裴淑英盈盈一握的腰身,用力的呼吸着,那峰峦间散发的温香和温润。
此刻,他的心中,全无半点欲念。
片刻之后,裴淑英把言庆推开,转身大步离去。
她实不想离开,却又不得不离开。老父那森冷的言语,犹在耳边回响,裴淑英可以不顾自己,但却不能不顾言庆。而这些话,她又不能说。否则以郑言庆的性子,不晓得又会闹出什么动静。
即便残生孤寂,有这数月同行,有那歌舞相和,她心里再无半点遗憾。
马车,沿着碎石小路,缓缓远去。
裴淑英坐在车里,泪水不自觉的滑落……
陡然间,耳边传来一阵悠扬琴声。
“停下来!”
裴淑英走出马车,站在车上回头眺望。
那凉亭的影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隐约间,伴随着琴音,有歌声传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裴淑英鼻子一酸,竟无语,立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