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尔翁婿欺朕……(2 / 2)
北直隶下辖顺天、保定、河间等十一府,南直隶下辖金陵、苏州、扬州等十四府。
各府之面积、人口皆有不同,平均下来一府之地最起码都得十五万至二十万两银子,五百万两都是堪堪够用。
当然,这不是每年都需朝廷支出这么多钱,只要把握住学堂的质量,使用个几十年上百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一年支出五百万建设两省,最多六七年就能将整个大夏境内覆盖了。
到那时,每年的支出主要就是学堂夫子的俸禄、学堂建筑的修补以及课本的更新补充。
林如海心中大概算了算,五百万两白银还真是略显紧张。
不过嘛,闺女要干大事,他这个当爹的自然不会扯后腿。反正大头是皇帝老爷出,市舶司前几日才送来了两千八百万两商税,他所幸豪气一把,顺道坑一坑抠搜的皇帝。
“百年大计,岂敢轻忽?两百万哪里够,本官给林郎中三百万,林郎中再去宫中从内库支取四百五十万。总计七百五十万两白银,足以将学堂覆盖南、北直隶二十五府了。”
啪!
户部大印往文书上一盖,林如海心情舒爽的将其递到闺女手中。
黛玉见大印盖好,这才给了爹爹一个甜甜的笑脸。拜别林尚书,喜滋滋的去宫中坑另一个爹。
贾琮则是留了下来,吃瓜看戏只是副业,他今日也是有正事要跟林尚书说。
只见贾琮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公文,展开摆到姑父老丈人的跟前,指着印泥都还没干的户部大印说道:“尚书大人,这还有一份支取银子的公文,您顺道盖个章可好?”
咚!
林如海只往公文上瞅了一眼,就立马没好气的往贾琮的脑壳上敲了一下。
“当我是什么?财神爷?我从哪给你变出两百万两银子来?”
贾琮眉头微微一挑:“前几日市舶司才送来了秋税,我听文阁老说,您可是从拽着陛下的袖子,硬是从陛下的口袋里掏走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那也经不住这么花!我从陛下那抢……咳咳,从陛下那要点银子不容易,你们一个个都跑来跟我要银子,一开口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户部就是再有钱也能被你们给掏空了!”
林如海提起笔来,将两百万用蓝色墨汁划掉,改成了一百五十万,随后才盖上了户部大印。
贾琮的嘴角抽了抽,小声嘀咕道:“尚书大人区别对待啊,给林姐姐的不但足额还加了一百万,轮到我了就砍上一刀……”
咚!
脑壳上再挨一下,将贾琮的碎碎念给敲了回去。
“别以为我不知道,江南造船厂接了好几个大单子,光是从倭人手里赚来的钱就足以支撑今年的造船所耗,这一百五十万就是让你们在松江建造新船厂的。”
林如海将公文往贾琮手中一塞,烦躁的摆手驱赶:“去、去、去,该干嘛干嘛去,别来烦我了!”
一个个都都是讨债鬼,这些日子因为市舶司商税抵京,林老爷快被各部寺要钱的人烦死了。
他为了跟皇帝扯皮要银子,被抠搜暴躁的皇帝老爷砍了十八次脑袋,贬了三十六次官,他容易吗?
好不容易要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把户部银库填满,这才几天啊,银库的银子就被拉走一车又一车。
想到白花花的银子被人一车车的拉走,林财神心里堵得慌……
林如海例行去户部银库转了转,在看到原本装满银子的木箱空荡荡的,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
不行,户部银库怎么能空出那么多银箱?他一咬牙就去了勤政殿。
皇帝老爷心里这会也堵得慌,因为黛玉刚刚从他这里要走了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在听到户部尚书林如海殿外求见时,脸都黑了。
“这厮一来准没好事,就说朕不在,让他回去!”
“陛下恕罪,臣已经进来了。”
林如海手中捧着一份奏章,恭敬的走进殿中:“陛下,这几日各部寺从户部支走了一千四百万两白银,户部没钱了。还请陛下先借臣五百万两银子应应急,等来年夏税入京,臣再还给陛下。”
皇帝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好家伙,一千四百万两?你怎么不直接喊个四千一百万两呢?
真当朕不清楚户部支出?七百万两一下子翻了一倍,大夏的户部尚书怎么都是一个样子!
听听听听,跟朕借五百万两白银。上上上次借的都还没还,又来?
殿中值守的起居注官瞅了眼吹胡子瞪眼的皇帝,以及一脸无奈卖惨的户部尚书,提笔刷刷在纸上记录:“元祐八年八月二十七,巳时初,户部尚书林海又欲骗(划掉)……借内库白银五百万两……”
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启奏陛下,永丰伯求见!”
皇帝暂时放弃与大夏财神爷的对峙,冷哼一声:“传!”
“臣贾琮拜见陛下……咦?林尚书也在,那正好,您是国朝的财神爷,帮忙算算账……”
贾琮话音未落,皇帝心中咯噔一下。
果然,贾琮恭敬的呈上一份奏疏,第一行就写着《工部筹建登州、松江、泉州三大造船厂之预案》。
皇帝只看了一眼公文最后的造价预算,啪的一声将奏疏一合,指着林如海与贾琮就怒了:“你们爷俩合起来欺负朕啊,一个要五百万,一个要三百万,朕攒点银子容易吗?啊,天天惦记着朕的银子,怎么不去抢啊!”
起居郎嗖嗖写到:“又一刻,永丰伯、工部右侍郎贾琮入殿,欲支内库银三百万两。帝怒,委屈道,尔翁婿欺朕……”
贾琮看向岳丈老子,眼神中满是惊讶:岳丈大人,还是您狠啊,又来榨皇帝老爷的油水?
而林如海看向贾琮的眼神也是震惊莫名:你小子刚从我这要走一百五十万两,蓝批估计都没干透,又跑来坑皇帝的银子?
岳父大人没事就来榨皇帝老爷的油水不是一次两次了,只不过贾琮是真没想到会碰到一块,这会有些后悔跑过来了。
不过银子还得要,工部的三个新筹建的造船厂等着米下锅呢。
暗暗给自己鼓了鼓劲,贾琮躬身道:“陛下,臣也是没有办法,如今天朝大军南北各需一只强大的水师远征海外,又要下西洋宣示圣君威严,海船战舰明显不够用啊。江南造船厂又接了倭国的订单,一时之间难以支撑南北两大水师的建造维护……”
一句话,大夏缺船了,赶紧打钱,工部急着造好船出海扬威呢!
皇帝抠搜归抠搜,圣明之君这个称呼绝对担得起。
贾琮只简单说了下,他就明白了工部目前遇到的问题。
夏收后第二批出海的船队出发后,原定第三批出海的队伍竟然因为缺少海船暂时搁置了。
就连支援汪成海征倭与贾赦征南的南北两支水师,如今都陷入了缺船的窘境。
皇帝冷静下来后,翻看着手中的奏疏,随后问道:“你光想着建造新的造船厂,工匠可该够用?”
有戏了!
贾琮咧嘴一笑:“回陛下,前年林尚书主持开海时,就已经在登州、金陵、泉州、广州成立了四所技术学堂,专门为朝廷培养技术精湛的工匠。后来技术学堂划归工部管辖,前日送来的公文中说,这两年四所技术学堂共计培养了合格的工匠六百人,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银子了。”
“什么?已经有六百工匠了?”
这个数字真的惊住了皇帝,工匠的培养不比读书科举容易,往往一个合格的工匠要经过数年的学徒生涯,都不一样能符合工部的初步要求。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之下,工部的那些大匠教起徒弟来都喜欢留一手。
两年培养六百名合格的工匠,这还真是令人意外。
贾琮点了点头,将四大技术学堂的教学、奖惩机制解释了一下。能有这么大的成果,实际上就三个因素,荣誉、银子、晋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