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五百一十六章 打一棒子给颗枣子(1 / 2)

大朝时,内阁的几位大佬基本上不会参与讨论。

很多时候,作为国朝的首辅大学士,周炯老爷子甚至多是闭目养神,连眼睛都不会睁一下。

但这位老人能历经两朝,从县官一直坐到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眼力之毒,贾琮都得喊一声心服口服。

贾琮一条一条的念着卷宗文册上的名单,每念一条,就会有一人双股颤颤的跪下来请罪。

周炯看着殿外逐渐聚集起来的大汉将军,眼中既有痛快又有冷漠。

他对夏令行说:“变则意味着动荡,若是以前,京营仅堪够用,户部入不敷出,哪怕陛下怒火难抑,也会因顾全大局而退让。但如今……呵,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只要军中安定,便是半数士人举旗造反又如何?”

怎么会有半数士人造反?皇权下乡,又不是废除科举。

大夏的确有不少的士人黑心肠,借士绅之便把持乡里。可更多的读书人是真的将圣人之道当作人生信念,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信你看奉天殿上的文武百官,在皇帝揪住那些败类时,更多的人不仅仅是惊骇,还有极致的鄙夷。

投献等等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利益扔到一边,绝大部分的士人还是秉持着道德规范,在不影响自己得利的情况下,为乡间百姓提供了避税的便利。

大家都是你好我好唯独朝廷不好的理念,就你黄毅特殊,地你要,人家的命你他娘的也要。

猪狗不如的东西,我等圣人子弟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正如周炯所言,皇帝这一次表现出来的愤怒,以及他的打算,实际上已是足够的克制了。

他有想过借此事将贾琮的那份《大夏公职人员(吏员)公开招募考试管理办法》彻底推行出去,但他不得不承认,周炯的考虑是正确的。

作为皇帝,他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政治的妥协,有时候确实是必要的。

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先选择皇权下乡,随后采用贾琮口中的农村包围城市,在时机成熟后,全面推行吏员国考,将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的统一招募管理。

“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费科,曾借瑞安县令甘朝生之手,强征瑞安县治下良田五百五十亩,改稻为桑,设缫丝坊,以入海贸得利……”

扑通!

随着林老爷的表情由看热闹变成震怒,贾琮终于念完了手中的文册。

奉天殿跪了不下三十人,上至刘氏宗亲的镇国将军,及五寺之一的正三品太仆寺卿顾仲燕,下至从七品的工科右给事中程广济,涵盖皇室、六部、五寺、国子监、科道言官的庞大利益集团,第一次被皇帝点破了世人都清楚但没人敢说的利益链。

“刘恃,身为宗亲,不思为国效力,欺男霸女为富不仁,夺爵,贬为庶人,交由宗正寺严惩!”

“顾仲燕,治家不严,迁都匀司,贬为平浪县令。其族不孝子弟,主犯皆斩,从犯流放交趾为奴。”

“其余诸犯官,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会审!”

“来人,将这些人全部拖出去,免得污了朕的地方!”

皇帝几乎是咬着牙说出的这些话,殿中文武无不躬身领旨,就连以往敢跟皇帝对喷的御史们都不再多言。

贾琮将文册默默的放进那口大木箱子,瞅到里面满满一箱的“江南土特产”,嘴角微抽。

老师啊老师,您还真是能忍,竟然早早埋下了这么一颗大雷。

一想到他的便宜老师这会应该已经到了乌斯藏,跟高原上的僧官土司斗法,贾琮就不禁升起无限崇敬。

徐晋,真国士也!

文能安邦,武……

谁敢说他贾琮的老师是个文弱书生,徐青藤的那一手剑法绝对会教他好好做人!

“贾琮!”

“臣在!”

皇帝老爷的突然招呼,让贾琮从对老师的思念中回神。

只见皇帝回坐高位后,话锋一转:“太仆寺卿空缺,自今日起,尔暂代太仆寺卿,署理国朝牧马之政令。”

啊!

他才罢官几天?还没好好享受一下愉快的闲暇时光哩!

群臣也都愣住了,十四岁的九卿,执掌一寺,历朝历代都没出过这么年轻的九卿官!

但此时的皇帝似乎浑身都在散发着冷气,比寒冬腊月的风还要冰冷。

整座大殿的文武官员,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

而正正敢跟皇帝顶牛的那几位,比如海刚峰,只是砸吧了一下嘴,冲贾琮挤了挤眼,意味深长的一笑。

“陛下圣明!贾琮出身武勋世家,熟悉马政。年岁虽小,却是个能臣干将,臣以为由贾琮暂代太仆寺卿,极好!”

谁都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附议的会是平日里怼天怼地怼皇帝的海刚峰,随后便有大大小小的官员站出来躬身附议。

今日的大朝太吓人了,前前后后已经有三十多名京官被大汉将军拖了出去。

可别再惹皇帝了,还是给炸毛的老虎顺顺毛,让皇帝老爷心情好一点。

可别再唱反调了,赶紧下朝吧,太可怕了!

见群臣拜服,皇帝在谁都看不见的角度,微微扬起了嘴角。

“既如此,吏部、礼部、兵部,拟一道择选里长、乡老的札子,尽快送进宫来。京察、大计刚刚开始,朝中就揪出如此多的国贼禄蠹,真是触目惊心。拟旨,朕欲开恩科,为国择选良才。礼部安排下去,该准备的准备起来,户部拨出银两,把各省及南北两京的贡院都修缮一下……”

吁~

总算完了!

皇权下乡就下乡吧,反正里长、乡老什么的,就算由朝廷统一招募,那也是要考试的。

他们这些官宦之家的子弟,基本上都是读过书习过字,比那些泥腿子要有优势的多。

至于说开恩科,殿中的文武都不觉得有多么奇怪。

皇帝明显是要皆京察大计剔除一部分不称职的官,总要挑选一些新人上来,只要跟他们自己关系不大,百官们对此还是没什么反对意见的。

随着皇帝的总结性发言,群臣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不过紧接着又听皇帝冷哼一声,百官的心又一次提了上来。

只见皇帝再一次的起身,龙目扫视整座大殿。

“投献之风不合祖制,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还有圣人他老人家既然已经给了尔等极致的优渥,就别再搞那些腌臜事恶心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都好好想一想,该退的退,该偿还的偿还,别弄得一身铜臭味,朕欠了尔等的俸禄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