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 / 2)
,
bsp;到家后,把自行车放到院子里,兄弟俩同时喊道:“妈,我们回来了。”
大黄还在往他们两人身上扑着,陈继明蹲下身,抱着狗头好一阵摇晃。一抓一大把毛,大黄已经老了。
陈母扎着一围裙从厨房里面出来,看到兄弟俩回家,淡淡的:“嗯,回来啦!”
陈继明走进厨房一看,在煮猪食。
陈母接着问道:“你们两兄弟在学校饭吃好没?今天要不要吃饭。”
现在的学校伙食水平非常的差,在陈继明看来,卫生水平也不怎么好。
因为陈家这些年有钱,兄弟俩的嘴也养刁,学校的饭菜不怎么爱吃。
一般晚上回来,还要在家里面开一下小灶。
“嗯,吃。”兄弟俩异口同声回答道。
兄弟两人吃完饭,就去了楼上的书房。
陈继明家现在的楼房,专门留出一间给兄弟两人做书房。陈继明写作,大哥,陈显勇复习。
陈继明,现在的学习成绩不用说!
这些年,陈继明和陈父陈母一起,一直督促他大哥学习,而且陈继明一直带头,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加上陈继明,一直在教他大哥英语,两人在家没事,都一直用英语对话。
所以这些年,大哥陈显勇学习成绩也不错,特别在英语方面拉高了整体的学习成绩。
英语的100分制,平均都在90多分以上,在年级排名都进了前十。
在陈继明看来,就一直保持这个学习水平下去,考上大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天一大早,陈继明还在睡梦中时,被陈母轻轻拍醒。
一觉醒来,陈继明精神抖擞,让他不由得感慨,年轻就是好啊……
兄弟,两人洗漱完毕,一人嘴里咬着个包子,继续结伴往学校赶去。
到了学校,两兄弟分道扬镳。
向各自的班级走去,陈继明放下书包,还没坐下。
陈继明的语文老师就向他走来,笑眯眯的朝他说道:“小陈老师,你出来,有点事找你。”
陈继明的语文老师,周小倩,才20来岁,青春靓丽,大大咧咧的性子,是刚刚师范毕业分配下来的。
穿着一条蓝色的牛仔裤,搭配的黑色V领针织衫,脚踩一双运动小白鞋,妥妥的港台风。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新来的语文老师,家庭条件应该不错。
叫他小陈老师也是开玩笑,自从学校里的老师听说陈继明英语很好,还在英语兴趣班当老师时。
学校里的一些年轻老师,就笑称他为“小陈老师”。
出了教室门,跟在语文老师屁股后面走着。欣赏着语文老师的背影,也不说话,就这样默默的跟着。
语文老师看他跟在后,一把拉过陈继明,搂着他的脖子说道:“怎么不说话?我看你在讲台上讲英语时, 很会说嘛。”
陈继明一脸无奈的苦笑:“我的姐姐,注意形象,你可是老师,教师的形象,你还要不要了?”
“切,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再说了,都在上课,没人看见。”
“我……”陈继明无语。
陈继明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这位语文老师总喜欢找他的事。
只要是她的语文课,就没有不点他名的时候,比如:“我们的小陈老师上来黑板上,默写”
“我们的小陈老师把这篇古诗文背。”
“我们的小陈老师把这篇文言文翻译一下”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小陈老师来讲……”
“……”
花样之多,令陈继明防不胜防,很是无奈。
语文老师松开陈继明的脖子,但手依然搭在他的肩膀上。
“好了,不逗你,说正事。”
“你是不是有写一本小说?叫修真大世界”
陈继明狐疑地看了老师一眼:“咦,周老师,您怎么知道?”
因为他的这本书在小学时就已经完本了,初中从来没有拿来学校过。
除了让他的小学校长,王校长,看一下里面的错别字与修缮一下里面的内容。
按道理说,这是一本全新的书,按理说里面是有版权的。
没有经过他的同意,王校长是不会随便给别人看的。
万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之后,把这书抄下来,拿去出版了怎么办?那陈继明几年的心血不白费了吗?
语文老师翻了个白眼。
“切,看你这小心眼的模样,没别人看你的书。”
“我也是在王校长办公桌上看到的,只看了几章,后来问的王校长。”
“哦哦哦”这样呀。
“话说,你个大作家,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我才是你的语文老师,为什么不给我看?给王校长看。难道我不能帮你润润笔吗?”
说完,像一只发怒的小狮子一样,盯着陈继明,兴师问罪。
陈继明无奈道:“我的姐姐呀,哪有啊?这书是我在小学写的,当时还不知道美丽大方、英姿飒爽的姐姐您在哪个地方呢!”
马屁很够用!
语文老师露出狡黠的笑容:哼,那就好……明天把整本都给我拿过来,老师给你修改修改。
“啊,周老师,你也要看,但我这是男频的书啊”
“什么男频不男频的,不想给,还是……。”语文老师盯着陈继明的眼睛。
“就是……算了,你想看就看吧,明天给你拿过来就是了。”
“这才乖嘛!”语文老师摸了摸陈继明的小脑袋。
接着到:“放心,我不白看你的。我看了的那几章小说,我觉得你写的很好,就把它寄给了我的大学同学。”
“她是在省出版社工作的,她看了之后很感兴趣,让我多寄一点完整的章节过去,如果确实好,他们出版社可以帮你出版的。”
陈继明回答道:“哦。”
语文老师看陈继明好像兴致不高。
“什么叫哦!难道你不想出版?这可机会难得哦。”
陈继明开口道:“想肯定是想的,但我这个是网络文学,纸质出版的成功率不高。”
说到底,这样的书,不是什么经典文学?只是一些精神快餐而已。
一旦发行的成本过高,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更何况是在这个人们不怎么富裕的年代,失败的概率就更高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就能吃到蟹黄。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结果都不是最好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