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3章 去省城(2 /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的地方,陈继明不知道,但在现阶段,陈继明家乡的水果罐头也就只有橘子罐头,别的都没有。

像后世的黄桃罐头、苹果罐头、梨子罐头、荔枝罐头、椰果罐头、杨梅罐头等等……

暂时不说,国内很多品类的水果有没有?就算有这些也是稀有货,纯水果都不够用,别说做成罐头了。

像苹果,梨子都只是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一两箱放在家里。像黄桃、杨梅这些就更不要说了,可能很多人认都不认识。

兄弟俩骑车回到家,陈母依然在厨房忙碌着,陈父这在大厅里面与二伯商量着什么事,陈继明也没在意。

兄弟俩照例在家吃晚饭,陈继明一边吃一边说道:“妈,我星期六要去一趟省城。”

陈母一边在锅里翻炒着,一边问道:“省城,去省城干什么呀?”

这些年,随着陈继明的年纪增大,在很多想法与行事方式上,表现得完全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小孩。

在做事、思维方式方面,比陈父表现的还更加老道,导致陈父陈母不怎么管陈继明的事。

陈继明想了想,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说是书本与学习上的事。

陈母闻言,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道:“那明天让你爸送你去吧!”

陈继明吃完饭拍了拍肚子:“不用了,妈,明天我们语文老师带我一起过去。”

“就是给您说一声,星期六过去,可能要到星期天才能回来。”

陈显勇在旁边听着,陈继明与母亲的对话,看了看陈继明与陈母,眼睛咕噜咕一转。

开口道:“妈,要不我陪弟弟去吧?我还没去过省城呢。”

陈母本来一听还要在外边过一夜,就有一点不放心,虽然陈继明在为人处世方面陈母从不担心。

说到底也是个11岁的小屁孩,但陈继明长这么大,确实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主要是安全问题。

陈母放下手中的锅铲,又到灶堂里添了把火,准备开始收拾陈继明他们刚吃完饭的碗筷。

“也好,你们两兄弟一起有个伴。”说完还给了陈继明一个询问的眼神。

陈继明看了看陈母,又看了看大哥陈显勇那期待的眼神,摊了摊手:“行吧,我们周六上午出发。”

说完,噔噔噔的往楼上跑去。至于陈父嘛,基本上不管家里的事,陈继明也就没必要说了。

周六早上一大早,陈母就在房间里给兄弟俩收拾行李,好像兄弟俩要出远门,多久不回来似的。

换洗衣服,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带了。

陈继明吃完早饭,倚靠在门框上。

“妈,我们明天就回来了,不用带这么多东西,一人带一套换洗的衣服就可以了。”

说着就过去拿过,陈某正在收拾的行李袋,从里面掏出兄弟俩的一人一套的换洗衣服。

重新找了个小袋子,往里面一装。提了提袋子:“妈,就这些就行了,明天就回来了,拿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说完叫了一声大哥,兄弟俩骑着自行车就准备往学校去,与老师汇合。

陈母从屋里面追出来,默默的从兜里掏出几百块钱,一人塞了200。

“行了,把钱装好,去吧。注意安全。”

兄弟俩骑着自行车在路上一路狂奔,到了学校门口。

就见一个打扮时尚,青春靓丽人正在东张西望,正是陈继明的语文老师……

陈继明一个急刹车,停在语文老师面前:“周老师,这么早啊?等我们一下,我们先把自行车放在学校里,马上过来。”

兄弟俩停好自行车,一路小跑到校门口,陈继明开玩笑道:“周老师,您这港台片没少看啊……打扮的这么漂亮,是准备回去相亲吗?”

周老师轻轻捶了陈继明一拳,没有理会他。

只是看向跟陈继明一起跑来的大哥,递给陈继明,一个询问的眼神。

陈继明连忙道:“哦,这是我大哥,陈显勇,也在我们学校读初三呢。”

大哥陈显勇微微鞠躬,叫到:“周老师,好。”

语文老师点点头,然后看了看手表:“哟,都快九点了,快快快,我们出发吧,还要转几道车呢。”

现在去省城,可不像以后。没有私家车,没有直达车。

要先搭车到县里,然后从县里到市里,然后从市里转车到省城,而且班车的数量还特别少,很是麻烦。

赶到客运站上了车,车还没走多远,陈继明就感觉不舒服,晕车了。

上辈子也不晕车呀,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小,人太多,路太烂,只觉得头晕目眩,肚子里翻江倒海。

一路上用了近五个小时,才到达省客运站,陈继明脸色苍白下了车,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稍稍舒了一口气。

周老师,看他脸色不太好,就问道:“怎么样?要不先去我家休息一下?”

陈继明扶着一棵大树,摆了摆手:“几点钟了,周老师?”

“现在能联系到出版社吗?可以的话,我们就过去……”

语文老师看了看手表:“都快下午两点了,我们先休息一下,吃点饭。”

“出版社那边不用你管,帮你联系好,到时候我们直接过去。”

陈继明晕车很难受,本身是不想吃饭的。

但想了想,他不吃别人还要吃了,也就认同的点了点头:“那好吧,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吃点饭再说。”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街景。

现在的省城远远比不了后世,远远望去沿街的商铺,基本上都是两层楼的房子,高楼大厦没几栋,而且到处都是工地。

而且沿路两边走过去,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木匠,瓦匠,小工……

90年代,正是下岗潮最严重的时候,国家经济转型,很多国有企业被改制。

因为没有国家输血,很多国有企业被迫破产,变卖。工人自然就丢掉了铁饭碗,被迫下岗。

陈继明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商机。不说别的,就在这客运站附近买两栋楼,等到未来升值,他这辈子都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