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战马这个条件也是极为诱人,传统的军马都是骟过的。可是即便如此,魏国也不愿意向楚国兜售军马,甚至在各个关口严查马匹,一旦发现有人走私,当即问斩。今日蔡维庸见魏国皇帝,也谈及此事,然而魏国皇帝却笑问他:“楚地大泽之过,多用舟船,若乐居一隅,安用战马?”
此问也让蔡维庸口不能言。
可是陆氏却愿意私赠,那么私下里谈条件完全可以牺牲数量来换去一些可以繁衍的种马。这对于国家开展马政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楚国据守荆江,如果日后往北面打,就难以避免平原大规模作战,因此马政越早开始越好。
陆氏既然敢开这个口,自然也不会食言,毕竟一旦把对方惹急了,捅出去,对陆家也极为不利。如果这笔交易可以达成,楚国方面肯定也不会声张,因为他们也希望能够长期交易下去。因此,国家之间的军备走私,一旦开始了,就很难单方面停止。
这种落在手心里的实惠很难拒绝,蔡维庸也有些动摇了。
陈念川见蔡维庸神情有所变化,也连忙借机发力:“陆氏出手阔绰,实则包藏私心。在男女之情上……说实话吧,陆氏曾明言告诉我等,不希望楚国公主此时与皇帝和亲。女子孕期多思,耽于情爱,也是常见。若我等还想要陆氏的马匹资货,只怕在和亲一事上还要有所缓和。其实于礼制上,也说得过去。公主原与渤海王定亲,如今魏国先皇帝与渤海王俱亡,且丧期未满一年,此时提出也难免失礼。即便公主嫁与魏国皇帝,朝野舆论也必然大肆抨击此事。后宫美人年年有,公主一旦入主正位失利,也必然难以自处。楚王和世子也未必称心啊。”
张懿见蔡维庸先前还满口国家大义政治大势,可如今面对这些实利也开始患得患失,不由得有些暗喜。这其中虽然有些阴暗心理作祟,但实际上是高兴蔡维庸对自己的政治价值终于有了认可。
他深知商人对上官府和军队,哪朝哪代哪个国家,都只有挨刀的份,永远都是国家的白手套,世家豢养的奴仆,以及军阀圈起的羔羊。可如今他得到了陆昭的认可,也就同样被赋予了政治价值。
他也明白,楚国这么多大商贾,陆昭不一定非要用他,换一个人,今天这场戏也会一分不差地上演,本身也由不得他自己选。既然如此,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亲重,方才那些不过都是虚言,场面话而已。可即便陆昭说的都是虚词,表里不一,但政治扶持却是实打实的。
两国交手,兵锋之下,区区商人又有什么资格来拒绝这种扶持呢?
表里不一的实利和表里如一的实利,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分别呢?
既然所有人都把他们当手套、当奴仆、当羔羊,那么他们当谁的手套、谁的奴仆、谁的羔羊,又有什么分别呢?
无非是看谁出价更高罢了。
赠送物资,也有他一部分功劳,未来商贸上的对接,被选中的也是他。他是有用的,白手套虽然都是可以用完丢掉的,但是白羊皮手套和白犀牛皮手套,你扔后者是要下很大的决心,割掉很大一块肉的。至于陆昭的阴险与不善,只要不是针对他的,说得不要脸一点,还是多多益善的好。
蔡维庸的目光越来越阴沉,事情到这个份上,他也只能默许让陈念川和张懿先去谈判。这件事情他已经没有办法反对了。楚王派出他们这些身份不同的使臣前往魏国,也是意在多一些不同角度的信息渠道。
以地方实力不高,同为外戚的陈家作为太中大夫、最高代表,来压制自己这个地方上最具话语权的实力派,本身就是对蔡家和世子的一种制衡。一旦他鲜明地反对此事,陈念川一定会上书。届时楚王可能会觉得自己包藏祸心,进而忌惮世子,这对于他及他所在的家族而言,都是不能够承受的。
“既如此,那商谈的过程便交予太中大夫和张郞吧。”蔡维庸虽然出身世家,但也颇有大肚能容之量,“此事我也会据实上书大王,恭听王训,一旦大王也有此议,某也愿助二位成事。”
待陈念川与张懿离开,仆从才入屋,侍奉蔡维庸宽衣盥洗。
桌案上的火烛因抖落的衣袖左右摇摆,蔡维庸望着火苗,已经隐隐感到整个事件或许是一场合谋,然而这个合谋注定是他无法抵抗的。
因而他慨然道:“阴谋阳谋,孰与我谋。魏国帝后如此手腕,只怕公主风光大嫁也难以善终啊。”
蔡维庸回到书案前,研墨提笔,除了写下陆氏愿意赠送军马甲具,希望楚王重用陈、张二人,同时也写下愿楚王务必促成公主和亲之事。
为国执政,诚然他是冷漠的,也只能是冷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