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峰回(七)(2 / 2)
看完资料,我将笔记本递还给曹映雪,问道:“三个副总的资料你自己都看过了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p; “以前就看过了,常总你是想问我怎么看这三个人各自升任董事长的可能性吧?”她一边收起笔记本,一边说道。
“既然你已经想到了,那就说说吧。”
“这个问题我今天在过来这边的路上就考虑过一下了,我就估计你可能会考我。”她笑道:“按照我的观点,从机会来说,孙必显大于王启华大于李本明,如果要量化一下的话,不考虑其他半路杀出来的竞争者,就他们三人而言,孙必显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王启华百分之四十,李本明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的机会,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理由呢?”我又问道。
她撇撇嘴说道:“就先说孙必显吧,从他的过往经历来看,他在银行方面应该有一些资源,我记得他好像是2008年才跳槽到东华纺织的,那一年正好就是东华纺织由盈转亏的一年,我觉得这应该不是巧合。他这个副总面上说是负责公司资本运作的,可东华纺织这几年在资本市场上哪有什么资本运作的动作啊,所以我估计当初东华纺织把他从银行挖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借着他在银行系统的人脉资源帮忙跑跑贷款之类的。而就东华纺织眼下的情况来说,弄到钱、活下去是第一要务,这三个人当中,最有可能弄到钱的应该就是孙必显,也就是说在这三个人之中,他是眼下对东华纺织最重要、最有用的,那他如果竞争董事长的话,获胜的机会自然也就最大了。”
我点点头笑道:“有道理,继续说。”
“再说说这个香港人王启明吧。按照我的分析,他对东华纺织最大的贡献,应该是给东华纺织带来了那个最重要的意大利成衣企业客户。自1992年沈和平兄弟接手东华纺织以来,在东华纺织的发展历程中,我觉得有三个年份是至关重要的,2002年、2004年和2008年。从1992年到2001年之间,东华纺织发展势头虽然也不错,但和同时期诸多规模差不多的同业相比,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是2002年他们拿下了那家意大利成衣企业的代工合同,当年利润就增长了十倍以上,这才从同业中脱颖而出,也才能在2004年实现上市。而王启华是2001年来到东华纺织的,当时他才不过35岁,一来就当上了副总经理,两年之后的股改,又成了第一届董事会成员,那肯定是有什么重大贡献了,结合他之前在香港多家贸易公司工作过的经历,我判断那家意大利成衣企业应该就是他帮东华纺织联系上的。这家企业从2002年到如今都是东华纺织最重要的客户,他的这个贡献不可谓不大,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他这个执行董事、主管渠道的副总身份一直没有动摇过。但是就眼下东华纺织的情况来说,短期内他的重要性不如孙必显,所以我认为他当上董事长的机会没有孙必显大。”
“嗯,很好,那你再说说李本明。”我笑道。
“这个人没多少好说的。”曹映雪笑道:“看简历就知道,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子上,主要靠的是熬资历。虽然说他也有专业技术,但是一来成衣加工又不是什么高精尖行业,没有什么技术人才是不可取代的,只要舍得花钱,懂技术的人到处都是。所以在三个人当中他是最不重要的。另外,他都已经六十多岁的人,差不多也该退休了,还当什么董事长啊。”